世界新消息丨天津地鐵集團張軍帶領團隊攻堅克難:心無旁騖,打造地鐵“天津方案”
他從皖北來津求學,以知識和熱情回報自己的第二故鄉。天津地鐵集團第二項目管理部黨支部書記、總經理張軍,
. 天津北方網訊:他從皖北來津求學,以知識和熱情回報自己的第二故鄉。天津地鐵集團第二項目管理部黨支部書記、總經理張軍,帶領團隊實現了我國城市軌道交通建設科研攻關的一個又一個新突破:國內最長“上下重疊”隧道雙線貫通、天津首個“三線疊交”隧道圓滿完成,打造可推廣實施的“天津方案”……在不斷滿足市民出行需要的過程中,張軍用夜以繼日的無私奉獻和奮勇創新,展現了一個年輕人的責任與擔當。
. 少年立志
. 張軍1987年出生在安徽省泗縣農村。他的父親是一名軍人,轉業后成為鄉鎮干部,母親是一位普通農民。張軍的父母都是高中畢業,因為當時沒有恢復高考,所以他們都無緣邁入大學的校門,這是他們一生中最大遺憾。“你要好好學習,爭取考進大學,幫助我們實現未竟的心愿。”在張軍上小學的時候,父母就對他寄予厚望,希望他能夠通過學習改變自己的命運,成為社會的有用之才。在父母的教育引導下,他從小就樹立了做科學家、工程師的理想,最終通過努力如愿以償考上了大學。
(資料圖片)
. 來津求學
. 鄭州大學的四年本科學習,為他奠定了來津繼續深造的基礎。“我之所以選擇天津大學,是因為這所大學歷史悠久,學術氛圍濃厚,而且在很多學術領域處于國內領先地位。”2008年,張軍成為天津大學建筑工程學院巖土工程專業的碩士研究生。“我喜歡天津這座城市,這里基礎濃厚,產業發達,中西合璧,名人輩出……幾乎能實現我所有的夢想。”
. “每一位導師和教授都有自己的看家本領,每聆聽一堂課、完成一次實驗,都讓我收獲頗豐。”正是憑著這股動力,他刻苦鉆研、一絲不茍、勤奮學習,在兩年的學習時間里,在導師和其他老師的帶領下,系統深入地學習了工程地基、基坑、隧道的設計技術。“我是幸運的,進入了一所好大學,遇到了一位好導師,還有一群好同學的陪伴。”張軍深有感觸地說:“老師不僅讓我很快地融入了科研團隊,傳授給我專業知識,更賦予了我嚴謹的學術作風,這讓我在以后的工作中受益匪淺。”
. 敢闖敢試
. 2010年7月,23歲的張軍碩士研究生畢業,如愿就職天津地鐵集團。在工程管理部工作鍛煉后,他來到靖江路站任業主代表,也就是現場施工的“大管家”。
. 作為地鐵2號線和5號線的換乘站,靖江路站是地下3層車站,總建筑面積2萬多平方米、土方開挖量17萬立方米、主體結構混凝土量達6萬立方米,且周邊緊鄰多個居民小區,體量龐大、施工難度高,對于初出茅廬的張軍來說,是一項很大的挑戰。他白天奔波于現場,細致梳理施工難題,嚴格落實文明施工;夜晚認真總結,詳細制定第二天的計劃。每個重要節點、關鍵步驟,都會看到他一絲不茍的身影。憑著過硬的專業知識,他很快適應了地鐵建設快節奏的管理模式,為后續地鐵5號線的盾構掘進、設備安裝等復雜工序爭取了寶貴時間。
. 2016年,張軍競聘成為地鐵5號線(月牙河站——體育中心站)管段項目經理,所管轄的10座車站、13條區間中尚有9條盾構隧道未貫通,其中就包含成林道站——津塘路站之間的全國最長“上下重疊”隧道,西南樓站——文化中心站區間的天津首個“三線疊交”隧道。
. “一方面,天津地質多為富水軟土地層,地層變化大、地下水位高,盾構穿越就像在‘豆腐里打洞’一樣困難。同時,受環境限制,區間需連續下穿多條既有鐵路,側穿大型立交橋和繁華商業區,隧道頂部距離地面最近處僅5.16米、上下隧道外廓間距最小僅2.28米,這樣的挑戰當時在國內都尚屬首次,可謂步步驚心。”但張軍相信“勝利屬于自強不息的人”,只要心中有堅定的信念,很多難題最終都會被攻克。
. “就住在工地不走了!”張軍與參建各方聯合母校天津大學開展技術攻關,從方案比選、施工組織、操作環節等逐項把關,對管片選型、土體加固、自動化監測等措施細化分解、逐條盯控,在模型設計、邊界條件確定上反復推敲,通過現場試驗、仿真計算、紅外線掃描等技術手段,采用先下后上、下洞鋼環支撐、深孔注漿等工藝,確保了施工各環節均處于預先計劃中。
. 2017年1月,國內最長“上下重疊”隧道雙線貫通;同年9月,天津首個“三線疊交”隧道圓滿完成,張軍所管轄的全部區間順利實現“洞通”,不僅創造了全程無沉降報警的紀錄,更實現了我國城市軌道交通建設科研攻關的新突破。由于成績突出,張軍榮獲天津市2019年度“五一勞動獎章”。
. 勇于創新
. 2020年,張軍加入地鐵10號線建設管理團隊,并于2022年3月被任命為天津地鐵集團第二項目管理部總經理。在10號線的建設中,他帶領參建單位分析比較并結合沿線水文地質等特點,創新性地將側穿部分劃分為“模擬”“實施”“影響”段,巧妙采用水溶性高分子聚合物(聚丙烯酰胺)作為渣土改良劑,并在天津地區首次采用外掛式重疊聯絡通道施工技術,使盾構施工期間對地表、管線、周邊建(構)筑物的影響降到最低,實現了累計沉降監測值控制在±5毫米以內(“微擾動”穿越)。與此同時,張軍還在柳林路站——環宇道站區間成功實施了天津富水軟土地區首個盾構法施工的、全市最長的聯絡通道,更首創采用“微凍結”輔助洞門封閉的技術,不僅有效降低了滲漏水風險,更節約造價1000余萬元、節省工期近6個月,成為可推廣、實施的“天津方案”。一個個工程節點的實現、一項項技術標準的通過,凝聚了張軍和團隊共同付出的心血。
. 很多時候,張軍愿意乘坐地鐵上下班。“在出行高峰時段,親身感受地鐵建設給這座城市帶來的變化,給人們帶來的便捷,一種成就感和幸福感在我心中油然而生!”在張軍看來,這也是他繼續帶領團隊初心不改矢志奮斗、心無旁騖創新創造的最大動力。(津云新聞編輯劉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