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鐵會合點”細節變化蘊含城市治理觀念升級
原標題:“地鐵會合點”細節變化蘊含城市治理觀念升級在地鐵站里等人、找人,時常說不清楚具體方位,在站內
【資料圖】
原標題:“地鐵會合點”細節變化蘊含城市治理觀念升級
在地鐵站里等人、找人,時常說不清楚具體方位,在站內兜圈子、繞彎子,讓人頭疼。不過,最近一些細心的網友在浙江寧波一些地鐵站內發現了一個新標識——“會合點”。這個消息快速在網絡上火了起來,有網友贊服務“貼心”,也有網友留言:“過于傳神可愛了。”
在地鐵站等人找人并沒有想象得那么簡單和容易。一方面,地鐵站空間大、人流量大,而且有些站點建筑結構復雜;另一方面,不同的人們對同樣的標的物有不同的認知和理解,不可避免導致雙方出現信息不對稱。許多人都有過這樣的經歷,甲以為在這里乙卻認為在那里,雙方往往需要多次通話才能順利會合。“找人等人難”雖然并非大事,但的確給部分乘客的出行增加了時間和精力成本,帶來了客觀的困擾。
“地鐵會合點”作為一個標識,最基礎的作用是幫助打破認知分歧和信息偏差,從而讓找人等人的乘客更加順暢、便捷地會合。面對錯綜復雜的地鐵站,面對穿梭的人群,只有解決好定位難題,找人等人才會少做一些無用功。“地鐵會合點”成本不高,卻能夠切實地裨益乘客,讓他們感受到“被看見”“被呵護”的善意和溫暖。
“地鐵會合點”猶如一面鏡子,折射出地鐵方面的細心與巧心。體貼、周到的服務背后,彰顯了城市治理的精度和社會發展的溫度。面對“等人找人難”,哪怕是小眾需求,地鐵方面依然沒有麻木、冷漠地無視,而是積極主動地擔當作為;精準地把握了部分乘客的民生痛點,“地鐵會合點”看似微不足道,實際上卻能夠撫慰人心。
“致廣大而盡精微”是成事之道,大處著眼和小處著手是有機統一的。便民、利民的“地鐵會合點”,創新源泉來自哪里?只要將心比心、設身處地,“找人等人難”就會浮出水面;只要用心用情,發現和解決問題很多時候并沒有那么難。“地鐵會合點”的經濟成本并不高,卻能收獲不錯的社會效益,將實事好事做到了乘客的心坎上。
城市讓生活更美好,這不僅體現在高樓大廈、車水馬龍的繁華圖景里,也蘊含在日常生活的細枝末節中。滿足老百姓更高品質的生活需求,不僅需要用科技手段實現智能化,也需要用“繡花功夫”提升公共場域管理服務的精細化、人性化水平,以滿足不同群體多樣化、差異化的訴求。
不論是為腿腳不方便的老人提供“便老階梯”,還是冬天給公交車“毛線套扶桿”,抑或“公積金周一夜市”,把惠民生的事辦實、暖民心的事辦細、順民意的事辦好,缺的從來不是辦法、渠道,而是意愿和動力。在公眾權利意識不斷增強的今天,以精細化治理煥發城市活力,以人性化尺度呈現城市溫度,不僅需要制度的完善、技術的支撐,也離不開公眾的參與以及觀念的重塑更新。“地鐵會合點”雖然并非大手筆,但蘊含著城市善治的大道理。(楊朝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