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第一家專題織錦博物館 杭州都錦生織錦博物館
創于1921年,都錦生織錦距今已有百年歷史。以都錦生織錦技藝為代表的《杭州織錦技藝》也被確定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因為熱愛 不斷
創于1921年,都錦生織錦距今已有百年歷史。以都錦生織錦技藝為代表的《杭州織錦技藝》也被確定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
因為熱愛 不斷研發創新
百年前,第一幅杭州織錦——都錦生織錦誕生于西子湖畔,描繪了美麗的西湖風光。當時,都錦生織錦的創始人都錦生先生大膽設想將自己喜愛的西湖美麗風景織成絲織織錦畫,經過半年多的鉆研和實踐,1921年3月,都錦生親手織出了中國第一張絲織風景織錦——《九溪十八澗》。
都錦生自幼受西湖風光的熏陶,喜畫風景,也愛攝影。他極具創新精神,是我國著名的絲織革新家。1927年至1931年是都錦生創新的全盛時期,他加強改造和品種革新,短短幾年就研制成功了絲織臺毯、靠墊、五彩錦繡等品種。1932年,根據自己的所學和見聞,首創西湖綢傘。
著名畫家、敦煌守護人常書鴻先生親筆為都錦生織錦題詞:“東方藝術之花”。
工藝精湛 享譽海內外
因其獨特的面貌和精湛的工藝特色,都錦生織錦備受人們的喜愛和關注,享譽海內外。
1926年,在美國費城舉辦的世博會上,杭州都錦生絲織廠代表中國,將絲織風景織錦和彩色國畫織錦送去參展。預展時,都錦生織錦濃郁的東方情調在參觀者中引起了轟動,據記載:“尤其是壁上掛著的那幅唐伯虎古畫織錦《宮妃夜游圖》,人物栩栩如生,長袖帶風,使人們連連驚呼:這真是東方文明的美妙珍品。”最后,《宮妃夜游圖》一舉奪得金質獎章,為中國絲綢在世界舞臺上爭得了榮譽。
在1929年首屆西湖博覽會上,展出了都錦生絲織風景織錦、絲織五彩錦繡、美術領帶、西湖綢傘等產品不下數百種,受到市民的熱烈歡迎。同時,五彩錦繡織錦榮獲特等獎,織錦領帶榮獲優等獎。
錚錚鐵骨 盡顯愛國本色
在面臨日本侵略的關鍵時刻,都錦生表現出一個愛國實業家的錚錚鐵骨。1931年,帶領工人們走上街頭,聲討日寇侵占東三省的罪行;1932年,帶頭抵制日貨,停用日產人造絲;1941年4月,著名抗日英雄謝晉元團長被刺身亡,悲憤滿腔的都錦生公開前往“孤軍營”吊唁,并以自己的實名敬獻了花圈……
都錦生絲織廠被迫停工,關閉廠房,新式機械等被日寇全部燒毀……即使處于困難時期,都錦生還是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堅持辦廠,改在上海西區租地建廠,傳承民族傳統織錦技藝。
技藝傳承 織錦后繼有人
百年來,都錦生織錦不斷傳承發展,從像景織錦到五彩錦繡到各類實用裝飾織錦,織錦產品不斷開發創新,品類不斷豐富。同時,都錦生織錦也承擔國禮任務,為國家元首、政府首腦或以國家和國家政府名義互贈而特制一些禮品。
都錦生織錦技藝傳統手工織造傳人沈繼軍師傅在織錦領域已有40余年,他見證了都錦生織錦的發展,“生產設備越來越先進,從初創時期使用的手工織錦機到電動到電子,不斷更新。”
沈繼軍表示都錦生織錦最顯著、最特別的就是多重緯織錦技藝,工藝精細復雜,織物富有立體感,表現的層次豐富。比如,五彩錦繡就是由兩組經線和3-15組不同的彩色緯線交織而成。“當時,以學徒的身份學滿三年,才可自己獨立操作。剛開始學的時候,一分鐘打幾十個結,有時候一個作品有十幾種顏色要記,有點難。”沈繼軍說,“時間久了,感情也深了。希望都錦生織錦發展得越來越好,前途光明,被越來越多人知道,一直傳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