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找卓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杭州這位聽障朋友用一雙巧手在無聲的世界中耐心雕刻

振翅飛翔的雄鷹,栩栩如生的駿馬,憨態(tài)可掬的小豬,瀟灑自在的濟公……這些活靈活現(xiàn)的木雕作品均出自余杭一位聽障朋友——鸕鳥鎮(zhèn)太平山村的

振翅飛翔的雄鷹,栩栩如生的駿馬,憨態(tài)可掬的小豬,瀟灑自在的濟公……這些活靈活現(xiàn)的木雕作品均出自余杭一位聽障朋友——鸕鳥鎮(zhèn)太平山村的潘洪良之手。

在大家眼里,潘洪良開朗樂觀,憑著吃苦耐勞的性子,脫離低保戶的他靜下心來沉浸到木雕創(chuàng)作中去,用一雙巧手在無聲的世界中耐心雕刻。

來到潘洪良的雕刻間,木桌上擺滿了電鋸、角磨機、電磨等各種工具,還有部分成品、半成品。只見潘洪良端坐一旁細心雕刻,木屑紛飛,木料被一點點削去,雕像越來越清晰,在這一方小小天地中,一塊塊普通的原木經(jīng)過他的精細打磨,便有了新的姿態(tài)和生命。

雖然天生聾啞,但潘洪良從小腦子靈活,看別人修墻,慢慢自己就學(xué)會了做泥水工,家里有東西壞了,他也會趁別人修理時趕緊“偷師”……而這一切的初衷,就是為了讓家人過上更好的生活。

父親去世多年,姐妹都已出嫁,家里只有他和母親相依為命。后來,潘洪良與妻子朱連鳳結(jié)婚成家,婚后生了一個兒子。母親年老、妻子待業(yè)、兒子漸漸長大,養(yǎng)家的重擔(dān)都在潘洪良一個人身上,他只能更加努力工作,拉貨、開挖掘機,打零工養(yǎng)家,此外,需要幫工的活,他也搶著干:挑著擔(dān)子去山上運沙、砍樹,爭著做水泥幫工……

幾年前,潘洪良的母親意外摔了一跤,導(dǎo)致無法長時間站立,潘洪良便打算雕個舒服的椅子給母親坐。“正巧得到了一塊枯樹根,我就參照網(wǎng)上的一些木雕作品,自己學(xué)著雕刻了起來。”潘洪良說,從未接觸過木雕的他,僅耗時幾天就做成了一把精致的木椅子。

這次成功的嘗試讓他對木雕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從此開啟了木雕工藝創(chuàng)作之路。因為聽力障礙,在自學(xué)木雕的過程中,潘洪良走了不少彎路,但他并未氣餒,通過看直播、視頻等方式,不斷精進自己的技藝。

“許多技法是沒有教科書的,靠心摹手追,靠日積月累。”潘洪良說。日復(fù)一日,繁雜的工作和雕刻使潘洪良的手變得粗糙,可他手中的雕像卻越來越逼真,兩年左右的磨練,他逐漸掌握了打胚、修光、打磨、著色上光等一系列木雕工序。

迷上木雕后,潘洪良大部分時間都在創(chuàng)作。作品越做越多,越做越好,他會木雕這件事逐漸在村里傳開了,許多人打聽過來,上門求購他的作品。盡管溝通有些不便,但潘洪良心中的喜悅洋溢在臉上。

隨著作品被越來越多的人喜愛收藏,潘洪良臉上的笑容越來越多,收入也慢慢增加起來,靠著自己的一雙巧手,潘洪良把無聲的日子過得越來越有滋有味。

責(zé)任編輯:hn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