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非遺活起來 蕭山發布首批省級傳統工藝工作站和非遺工坊
蕭山發布首批傳統工藝工作站和非遺工坊,包括錢塘潮涌省級傳統工藝工作站和18個非遺工坊。其中,錢塘潮涌省級傳統工藝工作站、蕭山蘿卜干省
蕭山發布首批傳統工藝工作站和非遺工坊,包括“錢塘潮涌”省級傳統工藝工作站和18個非遺工坊。其中,“錢塘潮涌”省級傳統工藝工作站、“蕭山蘿卜干”省級非遺工坊、“老大昌醬品”省級非遺工坊入選省級傳統工藝工作站和非遺工坊創建名單。
“以傳統工藝工作站為平臺,聯合區內非遺工坊,蕭山將不斷推動非遺項目保護傳承與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構建傳統工藝高質量發展新模式,助力鄉村振興、助推共同富裕。”蕭山區文化館(區非遺保護中心)館長李萍表示。
政府搭臺 企業唱戲 非遺做主角
140個各級非遺代表性項目,119個非遺代表性傳承人,44個非遺基地……蕭山非遺資源豐富,如何讓非遺“活”起來,化“指尖記憶”為“指尖經濟”?傳統工藝工作站和非遺工坊應運而生。
“錢塘潮涌”省級傳統工藝工作站,由區文旅局與中國美術學院手工藝學院攜手共建,圍繞本地傳統工藝項目和相關非遺資源開展“研究、研發、研培”。非遺工坊,建設主體為企業、機構等,著眼“生產、就業、發展”,依托本地區一項或多項非遺代表性項目,直接與市場“短兵相接”。
如此,一場由政府搭臺,企業唱戲,非遺做主角的大戲已然上演,不僅讓非遺傳承有了新載體,也摸索出一條以非遺傳承保護促進鄉村振興的好路子。
“傳統工藝工作站,主要負責出臺相關政策、研究研發傳統工藝等,同時利用高校資源,對非遺工坊開展研習培訓、示范引導等。”區文旅局相關負責人介紹,以此為平臺,非遺工坊將不斷提高產銷能力,做強品類品質,促進民眾就業增收。
18家非遺工坊,既有蕭山花邊制作技藝等國家級非遺,也包含了南宋官窯瓷制作技藝、絲綢畫繢等省、市級非遺。
傳承和經濟“雙豐收”
一雙靈巧的手,將成型的金戒指用鋼壓筆打磨,精工細作后,戒指表層開始變得又光又亮。這一幕,在日前亮相的金銀首飾制作(失蠟法)技藝非遺工坊攤位上,吸引不少人駐足欣賞。正在展示的,是失蠟法產品的最后一道工藝——壓光,而完整的技藝有72道工序,包括制版、壓膜、注蠟等,全部手工完成。工坊的建設方——航民首飾品牌部經理周揚說,目前工坊有500人左右,包括非遺傳承人、技術人員、學徒等。“作為華東地區最大的黃金生產基地,我們的年銷售額最高約80億元。”
一個個非遺工坊背后,帶動的是產業、就業和共富。老大昌醬品制作技藝非遺工坊,依托杭州老大昌調味品有限責任公司而建,擁有技藝傳習場所4000平方米。老大昌醬品技藝區級代表性傳承人、工坊負責人徐維昌說,用傳統手工技藝制作的醬品年銷售額約120萬元。“接下來我們將繼續招工,做好產品創新研發,把中華老字號品牌傳承下去,帶動周邊地區經濟發展。”
“非遺保護傳承除了需要政府幫扶,也需要傳承人改變觀念進行‘自救’,實現傳承和經濟‘雙豐收’。”區文化館相關負責人說,此次評選非遺工坊更關注非遺項目有沒有對地區經濟發展、鄉村振興、文旅融合等方面起到作用。
接下來,蕭山將不斷創新非遺活態傳承形式,加大非遺傳承人才培養,讓非遺在產業融合中煥發持久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