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狠狠色婷婷久久综合_精品国际久久久久999波多野_国产成人综合久久免费导航_国产欧美另类久久久精品不卡

明清兩朝,濟寧城內外園亭別館星羅棋布,唯北郊藎園幸存至今

位于山東省西南部的濟寧是京杭大運河沿岸的一座歷史名城,古稱任城、汶上、濟州,元代改稱濟寧。明清時期,濟寧成為河道總督的駐地,南來北

位于山東省西南部的濟寧是京杭大運河沿岸的一座歷史名城,古稱任城、汶上、濟州,元代改稱濟寧。明清時期,濟寧成為河道總督的駐地,南來北往的官員、商賈在此匯集,繁盛一時,濟寧因此有了“小蘇州”的美譽。

蘇州以美輪美奐的園林著稱于世,濟寧也擁有深厚的造園傳統。明清兩朝,濟寧城內外園亭別館星羅棋布,山水亭榭各有佳勝,可惜代以來大多廢毀,聲名湮沒,無人知曉,唯北郊的藎園幸存至今,其曲折的歷史沿革和獨特的景致風貌值得關注。

清嘉慶年間,出身于本地官宦世家的文士戴鑒因為家道中落,移居城北八里的姜家樓,他在那里置辦了兩頃薄田,聊給衣食。戴鑒精通詩畫,有很高的藝術修養,雖然生活貧苦,他卻苦中作樂,營造了一個簡樸的宅園,取名“椒花村舍”。

這座椒花村舍便是藎園的前身,占地兩畝多,主體建筑冷淘軒是一個三間小屋,一間作臥室,另外兩間分別儲存農具和糧食。院里種著幾十株辣椒樹,枝干扶疏,每逢秋日果實累累,可以摘下來做菜或制成辣醬,正如其詩所云:“赤色合甕醬,辣味調盤疏。”除了辣椒樹,院里還有槐樹、棗樹、梅花、菊花、紅豆、艾草等,仿佛東晉陶淵明的田園再世。椒花村舍所在的村落,也因此更名“戴莊”。

道光十八年(1838年),戴鑒去世,家徒四壁,依靠親友的幫助才得以下葬,椒花村舍被轉售給富紳李澍。李澍字東泉,出身于本地另一名門望族,家境豪闊,其祖父、伯父、兄長均出仕為官,本人也有郎中之銜。他買下椒花村舍后,大加擴建,栽種了十畝牡丹,改園名為“藎園”,又稱“東泉別墅”;藎園以幽雅恬靜見長,是濟寧數一數二的名園。“藎”原指微弱細小的草本植物“藎草”,蘊含自謙之意,同時也有“忠誠”的意思——古人用“藎臣”來形容忠直的大臣。

李澍去世后,其子孫繼續經營藎園。光緒十三年(1887年),李澍的四世孫李善虎將藎園賣給了天主教圣言會。

圣言會于晚清時進入中國內地,山東南部是其第一個傳教區。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巨野教案發生,清政府被迫與德國簽訂《中德膠澳租界條約》,賠償巨額銀兩。濟寧總鐸福若瑟神父利用賠款,在戴莊購買大片土地,修建了一組占地二百余畝的教堂建筑群,包括大圣堂、神學院、修道院、師范學堂、中小學、醫院、宿舍等,將這里作為圣言會中國總會的駐地。

藎園自此變成教堂的附屬花園以及修士們學和靜養的場所,稱為“避靜山莊”;園北新栽大片糠椴樹,辟為“圣林”。宣統元年(1909年),曾任太康知縣的夏聯鈺前來游園,作詩“戴園十畝牡丹開,訪艷車馳響似雷”“樹來異國新名譯,竹記當年舊主栽”,詩中還提到園中水井安裝了風輪裝置,汲水相當便利。

從清末到民國的幾十年間,戴莊成為天主教在華活動的中心之一,在國際上享有很高的知名度。據說從國外寄信,只需寫“中國戴莊”即可送達。雖然藏在其中的藎園鮮有人知,但這段經歷給藎園留下了代中西方文化交流的特殊印跡。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傳教士陸續回國,戴莊被人民政府接管,基于教會醫院舊址,先后建設了魯中南療養院、山東省第四康復醫院和濟寧市精神病防治院,原有建筑大多得到保存,藎園也基本保持了清末的風貌。1992年,藎園成為山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向公眾開放。

藎園東側原本是一處兩進的宅院,第一進院前部已被拆改,其主廳和第二進院保存較好。主廳是一座四開間建筑,東側帶三小間耳房,墻體用當地常見的青磚砌筑,硬山灰瓦頂,具有端莊、硬朗的北方特色。1908年,福若瑟神父在耳房逝世,后人于廳前綠地中央豎立了一座雕像,以示紀念。

園門東向,開在南院的西墻上,采用歇山屋頂,拱形門洞上有晚清文人夏大觀所題“游目騁懷”四字匾額,語出東晉王羲之的《蘭亭序》。門兩側砌筑漏空花墻,效果類似江南園林的漏窗。

入門即見南北兩座假山橫亙,綿延四十余米,南山較小,北山較大。南山上曾建有一座小巧的六角亭,現僅剩臺基;北山上建有一座方亭,山徑兩側有多塊姿態秀美的大型太湖石,在亭東北側形成最高的主峰。這兩座假山起到類似屏風的作用,故稱“屏山”,由于年久失修,疊石略顯凌亂。假山下部為鑿池開挖的泥土,外部包砌青磚,再于其上疊置蜿蜒嶙峋的山石,點綴亭臺,種植花木。山勢北高南低,有明顯的主峰和余脈,體現了畫意對造園的影響。

園中心辟有一座長方形大水池,四周以磚砌欄桿圍繞。池中央偏北處筑大臺,分三層,上建正堂,五間周圍廊歇山建筑,南側對稱種有兩株古柏,一挺直一盤曲,宛如盤旋的雙龍。臺東、南、北三面各以一座石橋與對岸相連,其中南橋最長,中間又筑一座臺,臺上建有六角亭。

清代文人吟詠藎園時,稱頌其景致為“塵世蓬瀛”,將之比喻為“俗世中的蓬萊、瀛洲”。園中以大方池為主景,池中堆疊大、小兩個臺,分別設置正堂和六角亭,輔以形態奇崛的古樹,用象征的手法展現了“海外仙島”的主題。這種水臺敞廳的模式最早可以追溯到商周、秦漢時期的“高臺厚榭”,后世較為罕見。

園中尚存多株古樹,春夏之際,遮天蔽日,大有隔絕塵囂的意境。除了正堂前的一對古柏,假山上種植了十余株柏、柳、槐等高大喬木,頗富蔥郁的山林之氣。池岸多為柳樹,點綴幾株古檀,枝干大多垂向水面,其中一株古檀的濃茂枝葉幾乎將半個水池遮住。正廳北側的大片林地種有銀杏、黃連、樸樹和糠椴等眾多百年以上的古樹,其中最著名的是兩株樹齡高達二三百年的流蘇,每逢春日,滿樹繁花似雪,令人叫絕。

藎園的總體布局明確強調中軸線,方正且端莊,這正是北方私家園林的典型風格。園內的建筑物數量不多,空間較為疏朗,于簡潔中蘊含幽雅的情趣。值得一提的是,在明末之前的南北方園林中,開鑿方池與羅列石峰的現象都比較常見,這被造園名著《園冶》歸納為“峰虛五老,池鑿四方”;后來江南園林逐漸摒棄這類做法,但在北方園林中依然延續這個傳統,藎園就是一個典型的例證。

責任編輯:hn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