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狠狠色婷婷久久综合_精品国际久久久久999波多野_国产成人综合久久免费导航_国产欧美另类久久久精品不卡

每日視訊:科舉殿試淘汰制因何取消?

正因為張元當年叛宋投夏之事,給宋朝以極大震撼與教訓,很多大臣因此建


(資料圖)

古代的科舉制度在北宋之前,舉子只要通過中央尚書省禮部的會試,既可金榜題名,成為進士,拿到進入仕途的“敲門磚”。到了宋代,科舉制得到進一步發展和完善,宋太祖趙匡胤鑒于唐末出現科考官員結派的“牛李黨爭”的教訓,在原來兩級考試的基礎上又加了一級由皇帝親自主持的殿試,科舉的三級考試制度正式形成,即鄉試中榜者為舉人,會試中榜者為貢士,殿試中榜者為進士。這樣,取士的決定權就牢牢掌握在皇帝手中,新科進士都變成了“天子門生”。從此,參加殿試取得進士功名成為歷代讀書人孜孜以求的夢想。

殿試由皇帝出題和主持,考的是對策,與會試程序相比,簡單、輕松,但是實行的是淘汰制,這無疑給貢士們在通往進士之路上增加了一道難關,不少人在殿試中遭到黜落。北宋學者邵伯溫所撰《邵氏見聞錄·卷二》記載:“本朝自祖宗以來,進士過省赴殿試,尚有被黜者。遠方寒士殿試下第,貧不能歸,多至失所,有赴河而死者。”皇帝用殿試取黜士人,少數落第者便把怨恨撒在皇帝和朝廷身上。當時華州華陰縣(今陜西華陰)有一個叫張元的讀書人,史料說他“負氣倜儻、有縱橫才”,張元想通過科舉考試取得功名,大展宏圖,可是卻屢試不第。終于有一年他獲得貢士,進入了殿試,卻又因成績處于末尾而被淘汰。他因此怨天尤人,認為胸懷大志卻難以施展,于是對北宋朝廷恨之入骨。大約在宋仁宗景祐年間,他鋌而走險,竟投靠了西夏。西夏李元昊稱帝建國后,即任命張元為中書令。1041年,李元昊以張元為軍師,率兵10萬直抵好水川地區。張元獻計發揮西夏騎兵優勢,采用設伏圍殲的戰法,將主力埋伏于好水川口,派小股兵力誘敵深入,大敗宋軍,宋軍僅陣亡就高達一萬多人。望著宋軍尸橫遍野、丟盔卸甲,張元洋洋得意,自負地在界上寺的墻壁上題詩一首:“夏竦何曾聳,韓琦未足奇。滿川龍虎輦,猶自說兵機。”并在詩后署名“(西夏)太師、尚書令兼中書令張元隨大駕至此”。因此一戰,張元官至國相。

正因為張元當年叛宋投夏之事,給宋朝以極大震撼與教訓,很多大臣因此建議取消殿試淘汰制,認為,凡是進入殿試者一律授以進士出身,以安撫讀書人,防止再出現文人叛逃為敵所用之事。南宋王栐所著《燕翼詒謀錄·卷五》記載:“嘉祐二年三月辛巳,詔進士與殿試者皆不黜落。迄今不改。是一叛逆之賊子,為天下后世士子無窮之利也。”

皇帝在殿試上根據考生的學識才華和好惡印象排列名次,將進士劃為三個檔次:

第一檔次為一甲,僅前三名,賜進士及第,這就是所謂的狀元、榜眼、探花,他們可直接被授予官職,狀元可授予翰林院編纂(從六品),榜眼、探花則授予翰林院編修(正七品)。翰林院不僅僅是修史寫文的地方,而是專門起草機密詔制、參贊軍機大事的重要機構,有“天子私人”之稱,是成為閣老重臣以至地方大員的踏腳石,里面集中了知識分子中的精英,如宋朝的歐陽修、王安石、蘇軾、司馬光,明朝的宋濂、方孝孺,晚清的曾國藩、李鴻章等都曾是翰林中人,他們或是詩文流芳千古,或是皇帝肱骨大臣。

第二檔次為二甲,賜進士出身。二甲的頭名稱為“傳臚”,可直接被授予翰林院官職,其余年輕而才華出眾者再經考試考核可進入翰林院任庶吉士,被稱為“館選”,即后備干部,日后有機會平步青云、飛黃騰達。明朝萬歷年間內閣首輔張居正、清朝重臣梁清寬和何世璂等即是庶吉士出身。

第三檔次為三甲,賜同進士出身,類似于今天的“享受同等學歷待遇”。這群人就沒有資格和機會進入翰林院任職,他們只能去地方任職。

事實上,殿試進士排名只是一個起點,其中高分低能者大有人在。歷史上一甲線上的佼佼者最終卻默默無聞的甚眾,他們既沒有在官場仕途上大有作為,也沒有在文學藝術上有所建樹,反倒是二甲、三甲線上的后來居上,做出了一番轟轟烈烈的偉業,留名青史。

本版插圖王進城

關鍵詞:
責任編輯:hn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