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精選:中國婦女報:讓偶像成為孩子學習的榜樣
偶像崇拜在兒童青少年中是一種普遍現象,甚至有的孩子把偶像奉為“神”一樣的存在。兒童青少年崇拜什么樣的
偶像崇拜在兒童青少年中是一種普遍現象,甚至有的孩子把偶像奉為“神”一樣的存在。兒童青少年崇拜什么樣的人,在一定程度上會為他們未來的人生帶來不同的走向:偶像身上的正能量,對孩子的成長會產生正向激勵作用,反之,則會對孩子產生負面影響。如何引導孩子樹立正確的偶像觀,怎樣教會他們甄別、選擇可以作為學習榜樣的偶像,助力孩子實現自我成長,已成為家長們面對的課題。
尊重孩子的偶像情結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通常,選擇偶像,兒童青少年傾向于明星人物,而選擇榜樣,則傾向于科學家、文學家、英雄等杰出人物。相對于小學生,中學生有偶像的比例更大,這符合兒童青少年的心理發展特征,中學生正值青春期,自主意識增強,對時尚文化、網絡文化、流行藝術和流量明星等更敏感。而中學階段又是孩子學習任務、升學壓力比較重的階段,絕大多數家長擔心孩子崇拜偶像會浪費時間、分散注意力,導致學習成績下降。
無論孩子崇拜什么樣的偶像,家長是否認同,都不要站在孩子的對立面,簡單否定、橫加干涉或一味指責,很容易引起孩子的逆反而導致親子關系緊張,使孩子在盲目追星的路上越陷越深。對于孩子的某些行為,父母即便自己不認同,其正確的打開方式是“疏”而非“堵”,“疏”進而“引”。
尊重孩子的偶像情結是家長贏得孩子信任的基礎。在此基礎上,家長主動搜集孩子偶像的相關資料,獲得基本信息。通過觀察和聊天,了解孩子對偶像崇拜的程度,盡量以孩子的視角發現偶像的可愛之處,親子真誠交流對偶像的看法,鼓勵孩子暢所欲言。家長對孩子的狀況心中有數,談話才能有的放矢,容易和孩子產生共鳴,形成“自己人效應”,有利于和諧代際關系。同時,也能獲知兒童青少年熱衷的流行文化特點、趨勢,理解并適度滿足他們。
關注孩子的情感需求
偶像和榜樣一般是兒童青少年理想自我的投射,包含他們內在的心理、情感、精神需求。兒童青少年,尤其是中學生的學業負擔重、升學壓力較大,同時也面臨生理上、外貌上的變化,心理上的困惑,同伴交往難題,以及親子關系的變化等,當他們在上述方面遇到棘手問題而不知如何應對時,有可能沉迷于追星和“飯圈文化”,以此逃避現實壓力,尋找自我價值感。
對此,家長不妨先靜下心來聽聽孩子的想法,比如他想效仿偶像什么,準備在這方面花多大的精力;他對理想自我是如何定位的等。進而和孩子聊聊具體的學業目標、職業理想、未來想成為什么樣的人、實現這些目標自己有哪些優勢等話題;詢問他當下在學習、交友、人際關系等方面有沒有一些不順心的事……家長認真傾聽,與之共情,設身處地理解孩子的真實想法、心理和情感需求。同時,在日常生活中,精心營造溫馨和諧的家庭氛圍,幫助孩子建立友好的同伴關系,有的放矢地引導孩子找到積極健康的偶像,并適度崇拜偶像。有了家長的循循善誘,孩子很容易將注意力轉移到對自己有積極意義的事情上,逐漸靠近自我目標,獲得成就感。
啟發孩子學習偶像的精神品質
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前不久發布的《中小學生偶像文化與榜樣教育研究》結果顯示,73.3%的受訪兒童青少年有榜樣,父母和老師是少年兒童主要的榜樣。科學家、運動員在兒童青少年的偶像和榜樣兩個排行中均位居前列,與該中心2011年的調查結果相比,科學家從第11位上升到第5位,運動員從第7位上升到第3位。兒童青少年的偶像與榜樣越來越融合。
科學家、運動員成為新偶像是一個可喜的現象,表明兒童青少年對偶像的選擇,已從被他們靚麗的外部特征吸引,迷戀其各種表層光環,逐漸轉化為注重他們的內在品質,欽佩其對事業的兢兢業業,對我國現代化建設的無私奉獻,在體壇上奮勇拼搏、為國爭光;仰慕他們所取得的成就,感動他們身上彰顯的家國情懷。
有研究發現,如果兒童青少年崇拜的是杰出人物,崇拜程度深的學生的成績好于崇拜程度一般的學生。相反,如果崇拜的是歌星、影星等,迷戀的學生的成績要低于理智的學生的成績。同時,有偶像的初中生自我價值感明顯高于沒有偶像的學生,偶像崇拜是中學生情感依托和自我平衡的重要途徑,有利于青少年了解自我和發現自我價值。
因此,家長不妨利用科學家、運動員在兒童青少年的偶像和榜樣兩個排行中均位居前列、偶像與榜樣越來越融合這個契機,提升孩子的偶像標準,將偶像轉化為他們學習的榜樣。
面對“飯圈文化”營銷手段的豐富與出新出奇,家長應借勢借力,挖掘“飯圈文化”中的正能量,比如,淡化偶像的趣聞軼事、花邊新聞、一夜成名和光鮮亮麗,引導孩子聚焦偶像的成長歷程,挖掘他們成名背后的種種艱辛、努力與奮斗的鮮活事例,鼓勵孩子學習明星偶像不怕吃苦、自我約束、堅持不懈、意志頑強、孜孜以求、學習探索,以及通過自身的影響力所做的貢獻等,運用于自己的學習和生活之中,將孩子對偶像顏值、衣品等表層欣賞,轉化為對其卓越內在品質的欣賞。用兒童青少年喜聞樂見的方式,對接主流價值觀與“飯圈文化”,提醒孩子避免以砸錢的方式接近偶像,或者效仿偶像奢侈、浪費、追求名牌等行為與生活方式。
平時,父母多放手讓孩子去體驗和實踐,從不同角度和孩子聊聊生活中的大事小情,鼓勵孩子發表自己的見解,學習獨立思考。對于孩子的事情,家長盡可能讓他們自己選擇、做主。這有助于培養他們的批判性思維和質疑精神,當他們在面對紛繁的偶像信息時,會嘗試分辨、發現偶像身上的優長,自覺選擇有激勵價值的偶像,汲取其精神營養。
兒童青少年的偶像與榜樣是多元化的。家長平時可以借助親子閱讀、講故事、看新聞、看影視片、旅游觀展等方式,幫助孩子發現偶像與榜樣身上的家國情懷、良好品德、興趣理想、鉆研精神、執著追求、傳奇經歷、突出功績等閃光點,彰顯其魅力,予以正向引領,支持、鼓勵孩子向自己的偶像看齊。也可以借身邊同齡人的選擇激勵孩子以正能量滿滿的人物為偶像,比如,留守女孩鐘芳蓉從小喜歡歷史和文物,受樊錦詩影響最終選擇了北大考古專業;四川農業大學農學院學生劉淏林高三時讀了一篇關于雜交水稻畝產增產的報道,非常崇拜袁隆平,立志“學會用科學的手段讓農業發展變得更強”。在孩子偶像崇拜之路上,家長積極參與其中,與之同頻共振,并扮演好“指南針”角色,幫孩子形成正向的偶像、榜樣觀,使其自覺將偶像轉化為學習的榜樣,不斷汲取其精神營養,促進自身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