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托管、民致富,兗州區小孟鎮走出黨建引領強村富農新路|全球獨家
臨近谷雨時節,濟寧市兗州區小孟鎮北門村生姜田里,村民在忙碌著栽種生姜。“去年生姜大豐收,畝產達到1200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臨近谷雨時節,濟寧市兗州區小孟鎮北門村生姜田里,村民在忙碌著栽種生姜。
“去年生姜大豐收,畝產達到12000多斤,我在合作社托管了8畝,賣了20多萬元。今年準備多種幾畝。”北門村村民吳宗華樂得合不攏嘴。
近年來,兗州區小孟鎮將黨支部領辦合作社作為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的主要載體,聚焦“特色農業托管”,創新構建“黨組織牽頭、合作社主導、群眾廣泛參與”的生姜全產業鏈托管種植新模式,激活土地、產業等關鍵要素,走出了一條強村富農新路子。
村民王秀芳以前種過生姜,苦于沒技術,不會管理,沒有銷路,一直沒什么起色,“單打獨斗,干什么都難。”2019年,北門村成立北盛農業專業合作社,黨支部書記卞傳芹帶頭流轉土地100余畝,發展王秀芳在內的社員56戶,采取“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生姜種植模式,為農戶提供規模化、專業化、標準化服務,制定《生姜標準化高產技術操作流程》,實現品種、育苗、田管、加工、銷售“五個統一”。
合作社負責人于連松介紹:“我們與實力強、經驗豐富的進出口貿易公司開展深度合作,與外地倉儲企業建立戰略合作伙伴關系,與本地商超簽訂長期購銷合同,建成儲存能力達500噸的冷藏地窖和冷庫,配套購置洗姜生產線,打造了集‘種植、加工、銷售、倉儲、出口’于一體的全產業鏈條。”
合作社提供了“村集體集中流轉+集中托管”“個人耕種+技術托管”“合作社培育+定點托管”“訂單農業+定量托管”4種托管服務模式,充分滿足農民需求。按照“內貿姜”“出口姜”不同規格要求規范簽訂合同,確保生產與銷售不脫節。“接受全程托管的種植戶,成本降低的同時,畝均增產達到8%,綜合效益提升15%。”于連松說,合作社與中化集團大成特肥達成合作,定期開展測土配方施肥;組建“姜托管”專家團,通過“姜田課堂”、視頻連線等方式,提供技術指導和智力服務;對接山東農業大學、省農技推廣中心等科研機構,對質量控制、病蟲害防治等環節開展研究,為打造可復制、可推廣的生姜種植模式提供技術支持。
小孟鎮成立生姜產業鏈黨建聯盟,牽頭組建農業產業化聯合體,一體化疏通農超對接、外貿出口、電子商務等渠道,與產業鏈下游食品加工企業合作研制姜糖、姜茶等深加工產品,推動生姜產業從單一種養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充分激活“托管服務”“電商銷售”“儲存增值”發展潛能。
目前,生姜產業鏈黨建聯盟已吸納周邊6個村為成員,托管土地500余畝。2022年實現經營收入350余萬元,帶動村集體和村民致富增收140余萬元。
通訊員 李海波 吳子秀 記者 康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