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排隊企業一個月減60家 24家終止審查
IPO嚴審下,企業要思考如何做得更好,中介機構要考慮如何做得更規范對于發審委嚴格審核IPO申請企業,謹慎投票,周邊的人基本上都表示理解和
IPO嚴審下,企業要思考如何做得更好,中介機構要考慮如何做得更規范
“對于發審委嚴格審核IPO申請企業,謹慎投票,周邊的人基本上都表示理解和支持,因為其最終目的是要讓優質的企業上市。”一位來自中部地區的保薦人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
她進一步表示,IPO嚴審下,對擬上市企業、中介機構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企業要思考如何做得更好,中介機構要考慮如何在這過程中做得更規范,讓企業通過資本市場獲得發展、壯大。
通過率不到五成
“否決率這么高,我們同事有的甚至開玩笑說都不想干了。”一位來自上海的投行人士在與記者交流時表示。
據記者統計,今年以來,發審委已經審核了54家(包括二次上會但不包括取消審核)企業的首發申請,其中,23家獲得通過,28家被否,3家暫緩表決,通過率僅為42.6%。
而值得關注的是,其中還不乏一些“N過1”的情形:1月10日4過1、1月23日7過1、1月24日5過1、1月26日5過1、2月7日3過1。
相比之下,2017年1月1日至2017年9月底,也就是新一屆發審委成立之前,發審委共計審核了390家公司的IPO申請,其中有328家過會,通過率為84.1%。
“與此前相比,現在的IPO審核確實是越來越嚴格了。”上述來自上海的投行人士稱。
事實上,IPO上會被否率上升貫穿了2017年始終,在去年下半年顯得尤為明顯,頻頻出現單日IPO上會被否率高的現象,這背后折射的是發審委審核尺度越來越嚴。
同時,低通過率與新的IPO發審規則以及對IPO發審委委員的評價、終身追查、督查以及紀律檢查等一系列的制度安排密切相關,業界認為,未來這一趨勢還會延續。
上述中部地區的保薦人表示,當前IPO否決率高,體現了監管機構為資本市場選出優質投資標的,為投資者重塑健康、可持續的資本市場的決心。
“如何既能很好落實嚴監管理念,又能利用資本市場服務好實體經濟發展,服務好國家脫貧攻堅戰略,監管機構和各市場參與主體在這方面都應該做足功課。”上述保薦人說。
業內人士表示,這也再次給那些希望上市的企業提了個醒,“打鐵還需自身硬”,一定要苦練內功,提高自身核心競爭力,真實公正地衡量自身是否符合過會上市標準。
提問更多樣
IPO被否的數量大幅增加,在業內人士看來,還有一個原因,就是質地相對差一點的企業集中上會,“所以,IPO被否數量增加也很正常,還是要理性看待,沒必要搞得人心惶惶。”
在2017年前三季度,市場關注IPO被否率上升問題時,解讀的發審委審核方向多集中于IPO申請材料的真實性、利潤規模、獨立性等方面。但是去年10月17日新一任發審委開審之后,出現了“6過1”“4過1”以及3家上會全被否的審核結果,市場開始重新解讀“大發審委”的審核邏輯。
業內人士表示,當前的發審委審核邏輯是不僅需要申請材料真實性、盈利能力具有可持續性、獨立性等,還需要內控完善、規范及有效性,審核尺度全面從嚴。
這一點,通過發審委的提問,也可窺見一二:從近期發審委詢問的問題來看,呈現出多樣化狀態,像上會企業財務的真實性,業務的合規性,企業內部控制的規范性、關聯交易、應收賬款、結算方式等問題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關注。
比如,2月7日被否的北京朝歌數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發審委要求發行人說明公司的核心競爭力、商業模式合理性、主營業務的發展空間,現場業務是否存在新的衍生拓展領域和業務增長點,是否對發行人未來持續盈利能力構成重大不利影響;2月6日被否的江蘇藍電環保股份有限公司,發審委要求其說明與成都華西合作的背景及原因,合作協議的可持續性,如合作協議終止,是否有足夠的應對措施,是否會對生產經營和財務狀況造成重大不利影響,是否存在影響持續盈利能力的不利情形;1月30日被否的杭州千島湖鱘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發審委要求公司結合歷史和實際管理等情況分析說明認定不存在控股股東和實際控制人的合理性。
業內人士表示,今年新股發審態勢是多而不亂、嚴而有序、實力為準。較之往年,發審委的態度是從嚴從細和務求真實準確,從而切實保護投資者利益,保障資本市場健康發展。
化解“堰塞湖”
從嚴審核,一方面讓符合標準的企業可以盡快上市;另一方面,讓質量不足夠優質的企業知難而退,取消排隊或者撤回資料。既保證過會企業的數量和質量,同時也解決了IPO“堰塞湖”問題。
上交所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月2日,今年新增4家報會企業,其中上交所1家,深交所中小板1家、創業板2家。
《證券日報》記者經過對比后注意到,今年以來的五周時間里,已經有三周沒有新增報會企業了,分別是1月8日-12日、1月22日-26日、1月29日-2月2日。另外兩周則分別只增加了3家和1家。
同時,終止審查企業數量也不斷增加。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月2日,證監會按周公布首發申報企業中,2018年終止審查企業共24家,其中上交所8家,深交所16家(中小板3家,創業板13家)。
排隊企業方面,截至2月2日,證監會按周公布主板、中小板、創業板首發申報企業共459家,其中上交所216家,深交所243家(中小板72家、創業板171家)。
據記者梳理,今年以來,一個月左右的時間里,排隊企業的數量減少了60家。
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12月29日,證監會按周公布主板、中小板、創業板首發申報企業為519家。
業界認為,這一方面讓符合標準的企業可以盡快上市;另一方面,讓質量不足夠優質的企業知難而退,取消排隊或者撤回資料。既保證過會企業的數量和質量,同時也解決了IPO“堰塞湖”問題。長此以往,將形成動態平衡的新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