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險!東莞一路口半小時內有30輛電動車交通違法
近年來,電動自行車(下稱電動車迅速普及,成為人們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但隨之而來的交通違法現象也越發嚴重,部分電動車駕駛員缺乏安全駕
近年來,電動自行車(下稱“電動車”迅速普及,成為人們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但隨之而來的交通違法現象也越發嚴重,部分電動車駕駛員缺乏安全駕駛意識,占用機動車道、闖紅燈、逆向行駛、違法載人、酒后駕駛、非法營運等電動車亂象,使得電動車交通事故率連年攀升。近日,記者在東莞街頭走訪發現,電動車的各種交通違法情況極為普遍,人們在吐槽的同時,也希望相關部門加大整治力度,還市民一個安全文明的出行環境。
記者走訪
★ 恣意騎行 騎手險象環生
宏偉路與宏偉一路紅綠燈路口,外賣小哥駕駛著電動車疾馳而過
地點:宏偉路與宏偉一路紅綠燈路口
時間:12:00-12:30
4月25日中午12時許,因為是下班時間,路上車流量逐漸增多。在宏偉路與宏偉一路紅綠燈路口,周邊有幾個小區和商業街,該路口可直通東莞大道和長泰路,路過該路口的各種車輛及行人非常多。
記者在路口蹲守時看到,從各個方向騎行過來的電動車,在遇到紅燈時,有人會停下等候,而多數送外賣的電動車則會突然變道左轉或右轉到旁邊路口繞行,有個別送外賣的電動車看到紅燈時,只要路口沒有車,便加速直行沖過去,根本不顧周邊是否有其他車輛通過。更為驚險的是,很多電動車在主車道逆行,在路口時突然變換幾個車道,斜插到對面路口,一些正常行駛的機動車不得不急停避讓。
記者在走訪過程中,一輛送外賣的電動車快速從記者身邊擦過,從人行道行駛到路口時,突然駛入斑馬線拐到主路,此時,一輛準備右拐的轎車突然急剎停在斑馬線前,差一點就撞到橫穿斑馬線的電動車,而電動車連停都沒停,揚長而去,轎車司機氣得探出頭來,對著外賣小哥的背影罵了一聲,之后,又無奈地駕車繼續右轉。
在記者蹲守的半個小時里,路過該路口的各種電動車約有數十輛,其中逆行、闖紅燈、隨意變道等違規行為的電動車約有三十輛。
★ 20分鐘有13輛外賣車交通違規
地點:元美路與三元路紅綠燈路口
時間:12:40-13:00
在元美路與三元路紅綠燈路口,從中午用餐高峰期的12:40到13:00,短短20分鐘,記者注意到,共有13輛外賣電動車交通違法。其中,闖紅燈的有9輛車。而多數騎電動車的市民一般都會遵守交通規則,也有個別市民抱著僥幸心理趁車少時闖紅燈。
由于該路口附近寫字樓較多,上下班期間車流量和人流量大,記者觀察到,一位外賣小哥從宏圖路往元美路過路口時,沒有注意紅燈,沖到路中間時,被車流阻擋,只得停在路中間,不敢動彈,直到綠燈亮了,才和行人一起安全穿過馬路。“這樣太危險,一不小心就容易出現事故。”正在等紅燈的市民吳先生告訴記者,外賣小哥和快遞小哥騎電動車違反交通規則的情況太多了。
吳先生在豐碩廣場附近上班,每天都要通過元美路與三元路紅綠燈路口,他說,“這個路口車流復雜,大多市民騎電動車還是比較遵守交通規則,但外賣和快遞電動車違規較多。”
★ 爭分奪秒 無視紅燈疾馳而過
宏圖路與城市風景街紅綠燈路口,快遞小哥和三輪車亂穿馬路
地點:宏圖路與城市風景街紅綠燈路口
時間:13:00-13:30
因為中午用餐高峰時期已過,記者在該路口蹲點30分鐘,發現電動車和摩托車交通違法的情況不多,但記者也看到了數幕因電動車交通違法而出現的危險場景。
一輛美團外賣送餐車“搖搖晃晃”行駛在宏圖路上,在離宏圖路與城市風景街紅綠燈路口約300米處突然掉頭變道逆向行駛。更令人吃驚的是,記者發現該外賣小哥,帶著耳機,嘴里叼著煙,左手拿手機,眼睛盯著手機看,右手開著電動車掉頭逆行。
距上述一幕不到10分鐘,記者在路口看到,一輛餓了么外賣送餐車在宏圖路上不斷超過其他車輛,無視紅燈,“嗖”地一下,就穿過紅路燈路口,疾馳而去。
對此,正在等紅燈的市民張先生說,“這么快,很多司機都反應不過來的,很容易出事。”張先生告訴記者,騎電動車上下班的市民,需要格外小心,他就見過幾起外賣小哥與其他車輛發生相撞的事故。
記者還在現場觀察一個容易出事故的現象:不少外賣電動車都是等紅燈,遵守交通規則的,但是在綠燈亮了后,卻與行人爭搶,“秀車技”快速繞過行人。
★ 20分鐘12個騎手邊操作手機邊騎行
地點:未來亨美大廈周邊
時間:12:30-12:50
在亨美路口,亨美社區內的餐飲店成為周邊寫字樓呼叫外賣的熱門選擇。正值午餐高峰期,記者來到此地,發現不少騎手正在等候訂單或配餐。記者見到一名騎手,取餐時逆行把車停在路邊,取餐后,又立即逆行離開。在未來亨美大廈路口車多人多的情況下,這種行為看起來十分危險。
除此之外,現場很多騎手為了聯系商家和看導航,都是單手騎車,另一只手拿著手機不停地打電話,實在讓人擔心;還有一些騎手把外賣餐箱放在電動車的踏板上,雙腳可操作的空間非常小,一旦發生緊急情況,很容易躲閃不及。
兼職美團外賣的騎手劉先生正在等候訂單,他告訴記者,“‘搶時間’是一個普遍現象,但沒辦法,為生活所逼。”他說,如果訂單超時而導致客戶或商家退訂,基本就要自己買單。“做一單只賺幾塊錢,如果超時遇到客戶不理解,那么他最少要做個六七個單才能補回這筆數。”劉先生說,“經常在路上跑,車技一般都很好,除了一時疏忽,基本上很少出事故。另外,我們公司入職前都要經過交通知識培訓和考試。但現實情況擺在那里,要搶時間,有時不得不違反交通規則。”
據劉先生介紹,去年有一次,他從元美社區送餐到莞城人民醫院,只有1.2公里的路程,為了趕時間,他從對面逆行,在一個路口被沖出來的轎車刮到,后來因為無法送貨而被投訴。
記者在蹲點的20分鐘內,有12個外賣騎手邊操作手機邊騎車行駛在馬路上。
★ 20分鐘有18輛電動車違規
鴻福路口,一外賣小哥闖紅燈送餐
地點:鴻福路口
時間:12:50-13:10
鴻福路口附近有許多商業寫字樓和餐館,記者在該路口走訪發現,外賣騎手違反交規的行為確實不少,在短短20分鐘,就有18輛有著標示的電動車違反交通規則。
在該路口,一位小哥把車騎上了人行道,正值中午時分,人行道上的行人密集,小哥穿梭其中,其安全讓人擔憂。在同一個路口記者還看到,幾位外賣騎手都闖了紅燈,在綠燈還沒亮起時,一名騎手就“唰”地把車騎到了路中間,蛇形彎道般“嗖”地騎到對面馬路上,真讓人捏了一把汗。
采訪中,對于送餐途中是否會為了趕時間而闖紅燈的問題,記者在紅綠燈安全島上,隨機問了5個外賣小哥。他們的說法不一。一位小哥說:“我從那邊走,我又不逆行。不過我一般都是盡量少闖紅燈或者逆行。送晚一點,客戶一般也都能理解。”
溫馨提醒
東莞早已禁止電動車上路
市公安局交警支隊宣傳教育科民警戴小星介紹,2007年8月15日起,經省政府批準,東莞對電動車不予登記、不準上路行駛。
戴小星提醒:電動車有最高時速、空車質量、外形尺寸等相關標準,符合有關國家標準的電動車,屬于非機動車,否則參照機動車管理。
“東莞一直都在開展治摩禁電工作。”戴小星介紹,東莞是禁止電動車上路的。
非機動車常見違法行為及危害
1.闖紅燈
闖紅燈是非機動車在燈控路口最常出現的違法行為之一,也是最危險的違法行為之一,極易引發交通事故。
道路交通信號燈控制著路權,紅燈時表示本相位不具有通行權,此時其他相位的車輛在通行,如果違法闖紅燈行駛,則駕駛人的安全不能得到保證,很可能由于具有通行權的車輛沒有注意而發生碰撞,引發交通事故。
另外有通行權的車輛會因為避讓違法行為的非機動車和行人,導致路口秩序混亂,影響路口通行能力。
2.不按規定路線斜穿路口
為保證非機動車和行人的交通安全,有些路口進行了渠化,方便非機動車和行人通過,要求非機動車和行人按照渠化指示通過路口,而有些非機動車駕駛人和行人為了走捷徑,不按渠化指示通過路口,為了方便,斜插過路口。
3.突然橫穿道路
非機動車和行人突然橫穿道路有兩種情況:一種是從公路旁的巷道突然穿出;另一種是從道路右側突然向左側穿。非機動車和行人突然橫穿道路,會和機動車發生沖突,常因為機動車措手不及,來不及躲避而相撞,此違法行為引發的交通事故較多,且損失較大。
4.逆向行駛
當前,道路越來越寬,而且加裝中心隔離護欄,當出發點到目的地逆行路線比正確行駛路線短時,行人和非機動車駕駛人為圖方便,常選擇走較近的逆行路線。尤其是在有隔離護欄的路段,逆向行駛的違法行為屢見不鮮。
5.走機動車道
非機動車若在非機動車道通行,行駛速度往往上不去,因此喜歡在機動車道行駛。這種行為,一方面干擾了機動車的正常行駛,降低機動車道的通行能力,另一方面,在機動車道上與機動車搶行,容易發生交通事故。
避免電動車事故 這六條要記熟
1.盡可能遠離大型車輛
在道路上與大型車輛或其他車輛同方向行駛時,有機、非分離的道路,一定要進入非機動車道內行駛,遠離“大家伙”,安全才有保障。
2.不要并排行駛
受道路客觀條件的限制,在一些路段不分機、非車道的道路上,電動車手千萬不要與同方向行駛的大型車輛或其他車輛長時間并排行駛,更不要行駛在大型車輛右側的后視鏡旁前后2-3米的范圍。因為,這個區域是大型車輛駕駛員的視角盲區。
3.不要搶道爭行
在經過路口時,騎手一定要看清楚左側車輛的行駛動態,不要輕易就左轉或變更車道。特別是遇到大型車輛右轉彎時,千萬不要搶道從其車頭穿行。
4.穿雨衣騎車要小心
雨天穿雨衣駕駛電動車時,建議選擇顏色鮮艷的雨衣,例如紅色、黃色,質地薄的,這樣容易被其他車輛的駕駛人發現;質地薄的雨衣隔音不好,容易聽到附近其他車輛的響聲。
5.保持車況,不要酒后騎車
電動車也要保證良好的車輛狀況,制動燈光和后視鏡都要齊備有效,另外,不要以為酒后和醉酒駕駛電動車沒事,其實也很危險。
6.多留意側面與盲區
最后一條是給所有機動車駕駛員的,在機、非混行的道路上行駛時,一定要多加觀察在右側行駛的電動車和其他非機動車的行駛動態,要與這些車輛保持足夠的橫向安全距離。轉彎時一定要減速慢行,提前開啟右轉向燈指示,注意觀察后視鏡。(記者 尹金鐘 張喜林 付碧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