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歷史文脈,留住古韻鄉愁——石泉縣秦巴老街打造文旅名片
一條老街、一段歷史,承載著幾代人的記憶。每當游客穿梭在陜西省安康市石泉縣秦巴老街的小巷,輕撫城樓的墻磚,歷史的厚重感便撲面而來。站
一條老街、一段歷史,承載著幾代人的記憶。每當游客穿梭在陜西省安康市石泉縣秦巴老街的小巷,輕撫城樓的墻磚,歷史的厚重感便撲面而來。站在街口,一眼望去,整條老街保留著明清建筑風貌,矗立千年的禹王宮與經歷滄桑的江西會館古韻猶存,古色古香的城樓、飛檐翹角的馬頭墻和青磚黛瓦的四合院,“講述”著過去的故事……
近年來,石泉縣圍繞“傳承歷史文脈、留住古韻鄉愁、把握地域特色、促進產城融合”的建設理念,對秦巴老街進行保護性修復與開發,持續做靚形態、彰顯文態、豐富業態,秦巴老街成為了石泉的文旅名片。今年1月,秦巴老街入選首批國家級旅游休閑街區。
千年古城顯魅力
秦巴老街位于縣城中心地段,地處漢江北岸,始建于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古街區長約1000米、寬4米,東、西、南三座城門保存完好,街內遺存禹王宮、江西會館、關帝廟等明清古建群和大量老巷子、古宅院。
“早些年,由于年久失修,老街一片蕭條。為振興老街,縣里決定對秦巴老街進行修繕。如今,這里環境好、配套全、服務優,不僅還原了舊時風貌,還抓住機遇發展旅游,成為市民游客休閑旅游的新去處。”石泉縣文化和旅游廣電局局長王守明說。
近年來,石泉縣按照“傳歷史文脈,促四態融合”的理念,對秦巴老街進行規劃改造。隨后,相關部門按照修舊如舊、修新如舊、注重細節、精益求精等原則,對石泉老街進一步完善提升,至今已累計投資5億多元。
在老街的中心地段,新建的游客服務中心由文化展示區、咨詢服務區、休憩區三部分組成,集旅游咨詢、旅游投訴、宣傳展示、接待服務、游客休憩等功能于一體。在游客中心周邊,還專門配有醫務室、發熱留觀室、微型消防站、警務室,為游客提供及時高效、專業優質的旅游服務。“老街的游客服務中心從游客角度出發,給了我們一個完美的體驗。為景區的運營管理點贊。”來自西安的游客陳女士說。
為提高秦巴老街的比較優勢,石泉縣提出“突出古街、融入周邊”的建設思路,打通古街區連接漢江的街巷,重點對古街、古巷、古民居及院落進行點線面綠化美化改造和街景提升,連接古街區景觀與濱江公園、北辰公園,使古建筑與一江兩岸自然風光輝映,人文建筑與青山綠水呼應。
文旅融合挖潛力
據史料記載,石泉因“城南石隙多泉、徑流不息”而得名,古來素有“秦巴水鄉·石泉十美”的說法,是先秦文化重要發祥地之一,擁有“絲路之源·金蠶之鄉”的美譽,歷史文化資源豐富。
近年來,石泉縣深挖鬼谷子文化、漢水文化等地域文化,將其植入文化旅游街區規劃建設藍圖,新建了鬼谷子文化廣場,并結合漢江堤防工程打造了漢水文化浮雕長廊,增加了禹王宮、關帝廟、江西會館、古縣衙的內部歷史文化展示內容,讓參觀游覽活動更具文化內涵。
每到周末或節假日,秦巴老街的古縣衙內便人頭攢動——情景劇《縣令審案》在這里上演。“感覺自己穿越到了古代,這種在古街里演出的情景劇生動有趣,特別有氛圍感。”游客王樂說。
“據統計,秦巴老街近年來年均接待游客170余萬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約5.1億元。”王守明介紹,秦巴老街濃縮了石泉的鬼谷子文化、漢水文化、蠶桑文化、子午道文化。為推動文旅融合,秦巴老街固化漢調二黃、皮影戲、《縣令審案》情景劇等民俗文化演藝活動,推出吃粥憶祖、端午祭祀、古裝節、鬼谷下山迎五福等特色體驗活動,受到游客歡迎。
豐富業態添活力
青石鋪就的古街上商鋪林立,書畫、美食、民宿、茶樓應有盡有,近150家店鋪滿足了人們文化體驗、休閑娛樂的需求。
“以前我們來秦巴老街只能看看古建筑。現在這里游玩的選項可太多了,秦巴老街成為不少外地游客的‘打卡地’。”在石泉生活20多年的鄭玲每逢外地親友來石泉,都會帶著他們到老街游玩。秦巴老街逐漸成為石泉人招待八方來客的“會客廳”。
秦巴老街的青磚素瓦、雕花屋檐,是歷史的見證者;石鍋魚、鼓氣饃、柚子功效茶飄出的香氣,又不斷擦亮石泉老街的招牌,帶給人們歷史與現實交織的多彩體驗。
王守明表示,下一步,石泉縣將以“秦巴風情·老街生活”為主題,繼續推進古街、古城、古碼頭以及濱江地帶統一建設,做好從“街”到“區”的區域發展規劃建設,強化街區綜合管理,將智慧化、人性化融入街區管理和服務之中,延伸街區中高端產業鏈,開發一批具有參與性、體驗性的旅游產業項目。
秦巴老街承載了石泉人上千年來的“鄉愁”情懷。過去,它是南來北往的客商們交流歇腳之地;如今,它依然是縣城最具活力的商業區;未來,在文旅融合發展的征途中,它必將散發出更加迷人的風采和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