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的南宋博物院再現德壽宮“南宮北苑”格局
5000多平方米遺址,很壯觀,有點參觀秦始皇兵馬俑的感覺在杭州中河高架東側,與胡雪巖故居一街之隔的地方,有一塊圍起來的工地。工地的圍墻
5000多平方米遺址,很壯觀,有點參觀秦始皇兵馬俑的感覺
在杭州中河高架東側,與胡雪巖故居一街之隔的地方,有一塊圍起來的工地。工地的圍墻上寫著“推進南宋德壽宮遺址保護建設,打造宋韻文化展示中心”。
這塊工地,便是昔日的德壽宮,未來的南宋博物院(一期)。
南宋博物院(暨德壽宮遺址保護展示工程一期)項目,2020年12月28日開工。這一年多以來,隨著工程不斷推進,一期項目(中西區遺址保護展示工程)的輪廓逐漸清晰。
近日,我們來到項目現場,看到了已完成85%的南宋博物院。
再現德壽宮“南宮北苑”的整體格局
歷經四次考古發掘,德壽宮遺址的整體布局,通過復原研究已追溯得比較清晰了。
整個德壽宮遺址的范圍,東到直吉祥巷、西到中河中路、南到望江路、北到梅花碑一帶,大概有17萬平方米。
經過考古發掘的范圍,主要集中在南部宮殿區的中軸線和西路宮殿建筑組群。
在歷史上,中、西區的宮殿建筑群曾是德壽宮南部宮殿區價值最高、最具代表性、最具可看性的建筑。
中區,是德壽宮的中軸線建筑群,其主殿五開間、總開間達到9.2丈(約28.7米),是目前杭州城內經考古發掘證實的基址面積最大、規制等級最高的單體建筑,退位后的宋高宗、宋孝宗就在這里辦公、視事。
西區,是一組以“工字殿-水池-涼棚-方亭”為主體的建筑組群。
此次遺址保護展示工程涉及中、西區,規劃用地面積約21000平方米、建筑高度18.6米、總建筑面積約12000平方米。
項目整體延續并再現德壽宮“南宮北苑”的格局。
項目設計負責人、浙江省古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設計師孟超說,在總體設計開始前的復原研究過程中,他們進行了考古、文獻等多方考證。“復原的依據是多層次、多方位的校對和互證,考古發掘的遺址、出土器物、宋代文獻是基礎和核心,同時期江南地區的木構建筑遺存、考古遺址的出土器物是實物依據,《營造法式》、宋畫是重要參考,據此,設計團隊逐步定下了一個個細節”。
為了讓大家更清晰地感受“南宮北苑”格局,我們從望江路走進項目工地,由南往北參觀未來的南宋博物院。
中區大殿將鋪“金磚”、設“御座”
德壽宮中軸線宮殿建筑群原本有三道門。
第一道宮門,在望江路馬路的位置;第二道隔門,是現在工地的大門,也是以后的主出入口;第三道殿門,是上臺階后,進入中區宮殿的門。
完工后的中區建筑系遺址的保護廳棚,共兩層,下層為遺址展廳和博物館展廳,上層為立體標識展示的宮殿建筑群。
按照預設的參觀游線,我們最先進入上層。上層的建筑是木質結構,現已完成瓦作的鋪設。
孟超說,這一處建筑的木材,選用的是非洲柚木。
柚木,紋理細膩,看上去自帶宋代雅韻。此外,它質地堅硬,耐久性、穩定性比較好,很適合用來造露天建筑。
中區上層的格局,有點像“四合院”:跨過殿門是露天庭院,庭院兩側也有配殿,正前方的是大殿。
我們探訪的時候,工人們正在鋪設大殿的方磚。孟超說,等方磚鋪好后,會進行后續的桐油鉆生工序,完工后輕輕敲擊磚面,可以聽到類似金屬的聲音,這種磚又叫“金磚”。
此外,在大殿的正中間,展陳團隊根據復原研究的成果,將“再現”一組“御座”。
想象一下,這里曾是宋孝宗會見群臣的地方,御座上,曾經坐著宋廷的帝王。
從大殿東側的扶梯下行,我們便來到了中區的下層。
這一層,有約900平方米的博物館展廳,還有近1000平方米的遺址展廳。遺址展廳的四周,都架空建有玻璃棧道,可以邊走邊看腳底的“土坑”。
“土坑”里都有什么?
都是德壽宮的建筑遺跡,有當時的香糕磚、磉礅基礎、柱頂石等。眼下,我們還見到了遺址保護現場試驗,例如在濕度較低的情況下,遺址表面容易析出鹽分,現場就有一個區域正在做“貼敷排鹽試驗”。
西區有4000多平方米的遺址
露明展示
從中區走出來,經過一道風雨長廊,就到了西區。不同于中區的木結構建筑,西區的建筑是鋼結構的。
“中區上層的主殿,是德壽宮宮殿建筑形象的立體標識。看到中區主殿,大家就能知道南宋宮殿的模樣了。原本西區建筑我們也想用木結構復原,但出于消防安全考慮,最終還是換成了鋼結構。”孟超說。
不過,這一點并不會令人覺得遺憾。因為,西區有一個大跨度的遺址保護棚,是中區保護棚的4倍有余。
至少,當我們走進西區建筑里頭,看到4000多平方米的遺址露明展示(把原本埋在地底下的遺址,露出來向公眾展示)時,第一反應是“很壯觀,就像參觀秦始皇兵馬俑”。
孟超告訴我們,這一塊遺址露明展示,對應800年前德壽宮西區的宮殿、苑囿。
“遺址露明展示的南側,是德壽宮西區工字殿的后殿,其后有一個孝宗時期修鑿的水池。再往北,有花園,也有建筑,后面的這些建筑推測是妃嬪們居住,或是銜接南部宮殿區與北部‘小西湖’的過渡。”
在西區露明的展示遺址中,有6口不同時期的水井。其中,靠近西南面的一口井是德壽宮宮內的“御井”,井壁形似魚鱗紋,神奇的是井中還有水,澄明清澈。
除了這口“御井”,從目前保留的遺跡還可以推測出,在這4000多平方米的遺址中部,曾經有一道東西向的宮內圍墻,圍墻上有一道小門,門邊有一個亭子。通過這道門,就把整個西區分隔出“前殿后苑”的格局。
項目主體建筑6月底竣工
整個南宋博物院的項目設計,都盡可能地“復刻”和再現南宋歷史。
大到整體布局,小到構件細節,都有史可據。
在現場,我們觀察到宮殿屋頂的脊飾瓦件具有非常多的形態:鴟吻、戧獸、迦陵頻伽、蹲獸、套獸、瓦當、滴水、火珠……
這些構件,可不是照搬《營造法式》的。我們采訪了省古建院建筑設計師陳佳寶,他說,整個復原和設計過程可以分成六步:歷史研究、設計稿繪制、工廠粗模打樣、細節調整、設計制模、工廠再度深化后進行成品燒制。
你是否已經迫不及待想參觀南宋博物院了?
眼下,南宋博物院(暨德壽宮遺址保護展示工程一期)項目正在全速推進室內裝修展陳、室外市政景觀施工等工作,預計主體建筑在今年6月底就能竣工。
完工后,南宋博物院將成為杭州首個規模性展示南宋歷史文化的重要載體,帶我們“穿越”回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