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心橋如何摘金世界人行橋獎?這五大亮點征服評委 每日視點
記者從廣州市住建局獲悉,憑借設計的五大亮點,海心橋贏得了評獎專家的
大洋網訊 近日,世界人行橋獎組委會評審委員會公示了2023世界人行橋獎三個獎項的獲獎名單,廣州海心橋獲得2023“世界人行橋獎”唯一金獎。海心橋憑何摘金?記者從廣州市住建局獲悉,憑借設計的五大亮點,海心橋贏得了評獎專家的一致認可與高度評價。
(相關資料圖)
每日平均通行人數達1.4萬人
海心橋是世界上跨度最大、橋面最寬的曲梁斜拱人行橋,位于珠江新城核心區,北接二沙島藝術公園,南連廣州塔。主橋全長488米,跨度198米,高56米,平均寬度15米,海心橋由何鏡堂院士領銜的華南理工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與廣州市政研究總院有限公司設計團隊聯合打造,建設單位為廣州市建設投資發展有限公司,施工方為中鐵廣州工程局集團,廣州住建局全面統籌該項目建設。
海心橋建成以來,每日平均通行人數達1.4萬人,獲得市民群眾和游客普遍好評。榮獲2022年國際橋協IABSE“杰出人行橋”獎、2022亞洲照明設計最高獎項“亞洲之光”獎,被評為2022年第九批廣州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海心橋建成后成為廣州的一道靚麗風景與文化名片,展現了中國制造與廣東高質量發展的實力。
五大亮點令海心橋脫穎而出
廣州市住建局介紹,在本屆世界人行橋獎評審中,海心橋以其獨特的原創造型、地域文化特征、城市空間的活力、力與美的和諧統一、眾多的技術創新與專利應用為特點,在眾多參選作品中脫穎而出,一舉奪魁。
海心橋設計的五大亮點,獲得了評獎專家的一致認可與高度評價:
橋梁的創意理念充分體現地域文化特征。橋梁提出以“琴鳴絹舞,嶺南花舟”為理念,平面造型吸取粵曲“水袖飄絹”的形態,立面橋拱融入“嶺南古琴”的造型元素,在現代形態中融入嶺南文化意象。通過立體綠化形成花舟造型、東西兩幅如同流暢優美的水袖飄絹,打造一個植根嶺南文化,具有時代特色的廣州城市名片。
橋梁設計使其成為獨具特色的公共活動場所。建筑師創新性地采用城市公共空間的設計方式來設計步行橋。它不只是一座橋,它是城市的活力場所、公共紐帶,給市民提供了一個無門檻的城市公共空間。開通以來,人們在橋上晨跑、散步、休憩、打卡,節慶時在橋上觀龍舟、賞煙花等等。在這里還舉辦過橋上音樂會等大小不一的城市公共活動。就區域尺度而言,海心橋已經成為代表城市公共空間的名片。
橋梁的創新設計滿足了不同人群的使用需求。橋面創新性地通過主梁兩側高差形成高低橋面,巧妙地布設了花池、看臺及上下兩種通行空間,兼顧了體驗與高效,給予了各類行人的通行和觀景的需要,形成了對比鮮明的橋面空間質感,提升了城市活力。橋面采用了坡道順接的方式銜接兩岸步行帶,使人們能夠專注且放松的觀賞風光,而無需不斷留意腳下,以保證城市公共體驗的連續與流暢。加以溫潤的實木扶手,避免高光反射的幕墻表皮,避免光源直射眼睛的泛光設計,防磕碰的倒圓角設計、噴霧降溫等人性化細節,滿足老年人與兒童的使用體驗。
橋梁的技術工藝展示了更為優雅的建筑美學。為了保證纖細的外觀,并減小阻水面積,采用單箱三室的鋼箱拱肋;主梁采用半徑為129米的曲線梁,剛度大、整體性好,有利于提高抗扭承載力及抗風穩定性。主橋拱肋采用鋼混部分組合拱肋,橋面以下拱肋全灌注混凝土,拱肋外層設置10厘米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層,橋面以上拱肋受壓區內則灌注混凝土,增強了拱肋剛度、抗船撞性能及人行舒適性,混凝土裹包層可有效對浪花飛濺區的鋼結構進行防護。
結合科技創新打造了多位一體的現代智慧化橋梁。橋梁設計引入先進理念與技術,引入智慧橋梁系統:具備安全監測,人臉及行為識別,智能音響,光伏發電,自動噴霧,可視化數據平臺等復合功能,通過先進智能技術的復合協同使用,使這座橋梁成為集智能檢測、安全監控、科普教育等多位一體的現代智慧創新橋梁。
科普:世界人行橋獎
世界人行橋獎于2019年由國際道路聯合會(InternationalRoadFederation,IRF)設立并主辦,兩年評選一次,主要獎勵世界杰出人行橋的設計、建設、施工單位及主要技術人員,是世界人行橋領域的權威獎項。
文、圖/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李天研 通訊員穗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