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稅費為制造業增動能
稅務部門近日公布了自2018年以來,我國制造業累計新增減稅降費及退稅緩稅費的情況。據統計,制造業減負總額
(資料圖片)
稅務部門近日公布了自2018年以來,我國制造業累計新增減稅降費及退稅緩稅費的情況。據統計,制造業減負總額已超過3.5萬億元,是國內減稅降費規模最大的領域。與2017年相比,2022年我國制造業企業稅費負擔下降幅度為23.3%,其中裝備制造業更是下降29.5%,是稅費負擔降幅最大的行業。可見,在以政策支持產業振興和實體經濟發展方面,對制造業特別是具有前沿性質的裝備制造業的傾斜式支持,是稅收政策的一大重點。
制造業是我國實體經濟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是國民經濟的脊梁和代表性支柱產業。改革開放以來,制造業發展成績顯著,已成為絕對規模居全球第一位的“世界工廠”,但還有大而不強的問題,亟須在創新軌道上實現高質量發展,把“中國制造”推升至“中國創造”“中國智能制造”。對此,以減稅降費政策支持制造業,是尊重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這一前提下,政府更好發揮自身作用的一個重要工作要領。
我國制造業減稅降費的成效,首先在于財稅配套改革中的營改增、降低增值稅稅率、企業所得稅優惠,以及加快留抵退稅等重頭戲。其次是國家針對企業研發創新活動特別規定的稅收優惠措施,在制造業得到相對廣泛運用。此外,還有國家為引導綠色低碳清潔發展而設計規定的稅收優惠措施,也在制造業領域對應了許多生產經營實踐活動。
我國第一大稅——增值稅的標準稅率,已由原來的17%降低為13%,其下還有9%、6%兩檔“照顧稅率”。從改革的大思路看,國家還將考慮在條件具備時,把現行的三檔稅率變為兩檔。方案推出的最大可能性,是將高檔稅率向中檔稅率并軌,這將進一步起到降低稅負、增加市場競爭中創業創新積極性的作用。如果“三檔稅率并為兩檔”一步做不到,也可分步來做。這樣一來,我國制造業也將是受益最明顯的領域。
2022年,我國還推出了新的組合式稅費支持政策,增值稅稅制設計中“先繳后退”的留抵退稅制度得到改進,實行了留抵稅額的提前大規模退稅,這為眾多企業特別是制造業企業增加了現金流。當年退到納稅人賬戶中的增值稅留抵退稅款超過6100億元,受益非常明顯。應在總結工作經驗基礎上,在今后繼續發揮這一政策安排的積極作用。
為鼓勵企業形成高科技產能、加大創新和研發投入,稅收優惠還體現為高新技術企業可享受15%的所得稅優惠稅率;企業的研發費用可以在繳納所得稅時做100%以上加計扣除,最新規定還在這方面進行了進一步優化、細化;對因開發新產品而減免增值稅的企業,其相應的教育費附加也一并減征或免征,并隨同減免的增值稅一并用于新產品開發。由此,制造業會更積極地傾向高科技化,并使企業在努力提升科研攻關能力方面受到有效的政策激勵。
此外,在綠色發展方面,企業利用“三廢”(生產過程中的廢水、廢氣、廢渣)等廢棄物為主要原料進行生產的,可在5年內減征或免征所得稅。制造業企業挖掘“循環經濟”潛力的創新發展活動,由此得到激勵與支持。
在國家減稅降費措施與優惠政策支持下,近年來我國制造業雖然受到疫情等不利影響,但發展業績仍表現不俗。2018年至2022年,制造業企業銷售收入年均增長9.4%,其中裝備制造業年均增長10.3%,明顯超過GDP增速;同期制造業采購智能、研發和節能設備的金額年均增長13.5%,預示著未來發展后勁、創新升級能力提升。全國制造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在2022年達到27.7%,比2020年提高1.4個百分點。在減稅降費政策支持下,我國制造業企業有望繼續增強創新動力,發掘高質量發展潛能,并在2023年國民經濟實現明顯景氣回升的積極態勢中,乘勢化解經營壓力、對接新發展格局,打開蓬勃發展、創新升級的新局面。
(作者:賈康?系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研究員、華夏新供給經濟學研究院創始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