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睡三千年 三星堆遺址考古再上新 3號神樹驚艷現世
沉睡三千年,一醒驚天下。日前,備受矚目的三星堆遺址考古再次上新,新發現的6座祭祀坑共計出土編號文物近13000件,其中相對完整的文物3155
沉睡三千年,一醒驚天下。
日前,備受矚目的三星堆遺址考古再次“上新”,新發現的6座“祭祀坑”共計出土編號文物近13000件,其中相對完整的文物3155件。數件造型奇特的珍貴文物前所未見,也是中華文明多元一體的實證。
事實上,在從2020年底至今的三星堆遺址考古發掘工作中,還出現了余杭企業杭州思看科技有限公司的身影。在思看科技3D掃描技術的幫助下,造型瑰麗的3號神樹重新“長”出枝蔓,驚艷現世。
69件神樹殘件一一排開 3D數字化技術助其“長”出枝蔓
關于青銅神樹的內涵,學界暫無定論。有一種觀點認為,它們和《山海經》中“建木”相關,古蜀先民通過神樹的存在與天地溝通,這些青銅神樹也寄托著先民們對祖先與神靈的尊崇及敬畏。
1986年,三星堆遺址2號祭祀坑出土了8棵造型瑰麗的青銅神樹,其中3號神樹是當年出土青銅器中相對完整,細節比較豐富的一件。
雖說相對完整,但出現在技術人員眼前的,是從庫房中被緩緩推出、一一排開的69件殘件。
如何將這些散裝文物重新拼接煥發新生?
要知道,古蜀先民在完成祭祀后,會將祭祀用的禮器掩埋或毀壞,因此三星堆遺址祭祀坑發掘的大部分文物都是殘破的碎片,且破口機理沒有規律性。加之千年的氧化與腐朽之下,修復工作難上加難。
僅靠人工完成拼接修復,工作量巨大。
2019年,“思看科技”聯合北京“浩宇三維”接受了這件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務——用3D數字化技術對3號神樹進行虛擬修復。
虛擬修復的第一步是數據采集。傳統方式下,會采用測量結合拍照的手段,耗時長且數據采集不全面,最終效果不佳。而虛擬修復可以避免對文物的損傷,也能為實際修復工作提供數據支撐。“但最大的難度是枝與枝,小枝與小枝之間的拼接。因為經過這么多年,它之間有個磨圓,相對吻合度小。”杭州思看科技有限公司創新應用部總監何振貴說。
虛擬修復過程中,工作人員使用思看科技的手持式激光3D掃描儀,對神樹69件分支分段進行逐一的數據采集工作。何振貴介紹道,“在三維軟件中生成模型,每個分段的枝節,全部都能1:1復制出來,然后通過5G互聯網技術,將它完全復原成一株神樹各分支的原始狀態,再將三維模型進行虛擬拼接。”這一過程中,也會參考三星堆文物同時期的類似器型。
值得一提的是,這樣的虛擬拼接,能夠在不損傷文物的情況下預先復原3號神樹原貌,且模擬出最大程度吻合拼接的修復方案,為后續實際修復工作提供精準的數據支撐。
近日,3號神樹第一次將所有殘件完整拼接固定,更多的枝蔓重新“生長”。“希望在這次新一輪發掘中,還能找到它的缺失部件。”何振貴滿懷期待地說。
目前,三星堆遺址的考古及文物修復工作仍在如火如荼地進行中,越來越多的文化瑰寶將得以依托新的技術重獲新生,再次進入大眾的視線。
數字修復 讓越來越多的文物“活’起來
文物不言,自有春秋。
追溯過去的文明,讓越來越多的文物“活”起來,離不開技術的加持。
“思看科技”于2015年在未來科技城成立。7年來,憑借著行業領先的技術實力,“思看科技”為文保領域提供專業定制的3D數字化解決方案,在考古現場、各大博物館、文保工作現場都能找到思看3D掃描儀的身影。
2021年,思看科技全程參與了“云南祿豐恐龍科考數字化采集與修復”環節,精準獲取恐龍化石的紋理特征與三維數據,通過后期軟件進行3D模型重建、3D打印,僅用20天時間還原出恐龍結構。科學家們可據此推演2億年前祿豐龍的形態演變過程,了解包括該恐龍是如何生活的、它與同時代的恐龍的關系及其當時的生活環境。
“考古的意義在于發現人類物種的多樣性,但到目前為止,這其實高度依賴科學家本身的素質積累和經驗。”“思看科技”CEO王江峰說,“如果借助科技的力量,我相信定能加快人類對考古研究的進程。”
目前,在余杭這片雙創的“熱土”上,在未來科技城“我負責陽光雨露,你負責茁壯成長”的理念下,“思看科技”已快速成為一家擁有80多項國內外專利的高科技企業,是全球最早研發生產手持式三維視覺測量產品的高科技型企業之一,與世界多家知名企業建立了戰略合作關系,并與歐洲多家光學計量企業建立聯合研發中心,啟動共同開發計劃,開發出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國內外知名的3D數字化設備,可以貫穿化石保護、修復、模型制作等環節,幫助人們進一步了解地球生命演化的過去、現在和未來。
除了此次利用3D掃描技術數字修復3號神樹外,“思看科技”的產品在其他領域也有著廣泛應用。如為國家雪車隊25名運動員定制冬奧會參賽專屬頭盔裝備、聯合浙江大學助力西泠印社文物保護3D數字化及監控工程、為湖南常德桃源藝術博物館的巖柳根雕制作3D打印衍生品,以及成功完成國內首例犀鳥3D打印換喙手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