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捉日月同輝的精彩時刻
1月14日,日出追月定都閣。李鵬攝在人們的印象中,月亮似乎晚上才會出現(xiàn),在太陽落山了才會被注意到。其實不然,在一個完整的朔望月周期中
1月14日,日出追月定都閣。李鵬攝
在人們的印象中,月亮似乎晚上才會出現(xiàn),在太陽落山了才會被注意到。其實不然,在一個完整的朔望月周期中,也就是從新月到下一次新月的間隔時間(約為29.5日),月亮除了望月(農(nóng)歷十五或十六甚至十七最圓的時刻)和太陽“天各一方”、初一完全看不見外,其他時間都可以在特定的時間段看到日月同輝的景象。
月亮做為地球最近的天然衛(wèi)星,圍繞地球旋轉(zhuǎn)。由于潮汐鎖定的緣故,月球的一面永遠朝著地球上的觀測者。而通過月相的變化,我們能知道每天的什么時刻能看到月亮,白天哪個方位能看到日月同輝。
一個完整的朔望月周期大致分以下階段:朔月、新月、上弦月、望月、下弦月、殘月、朔月。在朔月階段,月亮位于太陽和地球的中間,由于月球向著地球的一面完全沒有被太陽照到,所以在此階段全白天,月亮和太陽同步升起落下,肉眼幾乎是看不到月亮的(日食除外)。從初三到望月階段,月亮偏離太陽東側(cè)越來越遠,升起時間逐漸落后于太陽,所以在農(nóng)歷上半月,月亮都是在白天升起,黑夜落下;到了望月(圓月),地球位于月亮和太陽中間,太陽西落,月亮東升;過了望月階段,月亮開始回歸靠近太陽,會在晚上升起,天亮后還掛在天上。越接近殘月狀態(tài),月亮距離太陽西側(cè)越近,被照亮的部分越少,直到月亮回歸朔月狀態(tài),一個周期結(jié)束。
另外,由于地球、月亮及太陽之間的距離關(guān)系,月亮和太陽每天升起和落下的時間有很大差異。在相同地理位置,太陽每天升起、落下的時間相差僅1分鐘左右,方位角四五天才偏移1°左右。月球就不同了,每天升起的時間就相差了50多分鐘,升起落下的角度每天偏移近3°—4°。
由此可知,拍攝日月同輝的最佳時刻是每個農(nóng)歷的初三到初四日落后、廿七廿八日出前。這個時段,月牙亮度足夠,距離太陽又比較近。在日落或日出的恰當時機,有可能完成一次日月同輝的完美捕捉。同時,通過一些天文模擬的APP,例如Stellarium、Planit!等,了解日出月升的時間及方位角,可以做到有的放矢,確保出片率。
1月14日,正值農(nóng)歷廿八。為捕捉到日月同輝,凌晨3點,筆者從北京城區(qū)出發(fā),來到600米高的定都峰。腳下的霧氣若隱若現(xiàn),正好遮擋了城市燈光,以及太陽耀眼的光芒。基于前期調(diào)研,我們確認月亮?xí)谌粘銮皟蓚€小時升起,與太陽的距離比較接近。筆者計劃在照片中分別拼出兩個串像——月亮串像和太陽串像,展示同一個地景不同時間的景象,形成日出追月的圖像。
拍攝此種場景,光圈的把控至關(guān)重要。筆者決定使用光圈優(yōu)先的拍攝模式。相機會在環(huán)境暗的情況選擇比較慢的快門,而在環(huán)境變亮?xí)r自動縮短曝光時間,以保證照片不會過曝。月升時天比較黑,曝光比較長。天亮后曝光縮短,月亮與天空的亮度差距變小,月亮也慢慢變成一個月牙了。月亮從鏡頭中消失后,太陽逐漸進入畫面,此時快門繼續(xù)縮短,直到相機被刺眼的陽光逼到極限。至此,一次完美的日月同輝拍攝計劃順利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