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歲“四高”大伯“酒友”變“驢友” 每天減藥量達95%以上
67歲的老張(化名)再次來到浙中醫大二院(浙江省新華醫院)生活方式醫學門診,進門就興致勃勃地同醫院營養科主任陳秋霞副主任營養師和生活方式
67歲的老張(化名)再次來到浙中醫大二院(浙江省新華醫院)生活方式醫學門診,進門就興致勃勃地同醫院營養科主任陳秋霞副主任營養師和生活方式醫學健康管理師吳玉琴“匯報”起自己這幾個月的減肥成果:體重減掉了30多斤,腰圍小了20多厘米,走路也不帶喘了……
醫生為老張檢測了血壓、血脂、血糖、尿酸指標,全都在正常范圍之內。“非常好,但要保持住,我們也會繼續監督你!”陳秋霞高興地為老張點了個“贊”。而就在半年多前,患有“四高”的老張,因為擔心心臟驟停而被老伴逼著到醫院看病,但在專科門診治療下來效果不甚理想。沒想到,他卻在這里找到了他要的“答案。”
通過嚴格控制飲食解決“四高”
大伯“酒友”變“驢友”
老張生性自由愛玩,朋友眾多,60歲退休后,他覺得人生到了“應該好好享受的年齡”,于是成日出門打牌聚餐,每天少不了半斤白酒。沒幾年,身高1.56米的老張體重飆到了75公斤,腰圍達到105厘米。
隨之而來的是各種身體癥狀:沒走幾步路就會喘氣,還經常胸悶、頭暈、渾身酸痛。這幾年老伴發現老張睡覺時的鼾聲也越來越大,還間歇性呼吸停止,嚇得她趕忙催促老張去醫院就診。
在心血管、內分泌等專科,老張被查出患有“四高”,指標已經到了非常高的程度,出了醫院,老張就過上了要吃一大堆藥物的日子。一段時間后,老張發現指標是下來了,但是身體狀況卻沒有多大改善,精神和胃口也越來越差。有時候一忘了吃藥,指標又會噌噌噌往上走。半年前,老張來到浙中醫大二院(浙江省新華醫院)檢查時,醫生建議他到醫院新開設不久的生活方式醫學門診看看。
接診的營養科陳秋霞副主任營養師看了老張的檢查報告后告訴他,專科開的這些藥只能控制癥狀,治標不治根。“只有通過改善飲食結構,強化生活方式,才能真正把‘病根拔掉’。”
她為老張制定了嚴格的一日三餐食譜,并讓老張平時加強鍛煉,每天堅持走1萬步。她還讓老張在患者群里每天播報飲食、生活作息情況,敦促他養成好的習慣。
6個月后,老張體重降到了60公斤,腰圍縮減到了84.5厘米,指標均恢復正常,更讓他高興的是,每天只需要服用半顆降壓藥,減藥量達95%以上。現在,老張整個人神清氣爽,他告訴醫生,原來的那幫酒友在他影響下,成了時常結伴爬山的“驢友”。
通過改變生活方式和飲食習慣
不吃藥也可治療大部分慢性病
生活方式醫學健康管理師吳玉琴介紹,以生物醫學和中醫整體觀思維為基礎邏輯的“生活方式醫學”是團隊最大的中西醫結合特色,通過一份系統體檢報告和健康問卷評估,就能精準給出整體化邏輯性健康解讀和未來疾病風險發展方向(個人健康畫像),在此基礎上給患者個性化的生活方式治療性干預方案,包括飲食(營養)、中醫養生、運動、釋放壓力、戒煙和其他的非藥物手段。“近年來,‘生活方式醫學’得到了迅速發展。越來越多的研究證實,生活方式干預不僅可以預防疾病,而且可治療大部分的慢性疾病。”
以糖尿病為例,根據2015至2017年全國流行病學調查結果報告,我國成人糖尿病患病率已達11.2%。在我國代謝綜合征治療規范及糖尿病防控指南中,均已明確首次發現糖尿病先需要選擇強化生活方式干預6個月效果不佳,然后才可考慮藥物干預。特別對于超重或肥胖的糖尿病患者,應調整生活方式,控制總能量攝入,減輕體重5%以上,可以起到緩解或逆轉糖尿病的治療成效。
一年多前,在浙中醫大二院(浙江省新華醫院)黨委副書記、內分泌專家賀曉鳴的牽頭下,該院成為了全省最早設立生活方式醫學門診的醫院之一,門診匯集了醫院內分泌科、營養科等多個科室的專家坐診。
“患者在生活方式醫學門診就診時,相當于一個號可以享受多學科的‘會診’”,醫院生活方式醫學健康管理師吳玉琴介紹,其中發揮主導作用的營養科,在生活方式干預過程中負責飲食營養方面的管理,根據不同病情予以個性化的飲食方案和部分營養素的補充,借助網絡平臺飲食打卡點評糾偏、營養咨詢及定期隨訪等。幫助其建立健康的飲食習慣、學會食材搭配和恰當烹調方法,恢復其健康體重,調節異常代謝,從而起到防治和逆轉慢性代謝性疾病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