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僵在床上的“石頭人” 到自己下地走路——帕金森病康復訓練
僵硬的石頭人想要自己下地行走 康復訓練讓他20多天就實現了愿望專家名片 李琳 浙江醫院康復醫學科副主任醫師,中山大學康復醫學與理療學
僵硬的“石頭人”想要自己下地行走 康復訓練讓他20多天就實現了愿望
專家名片 李琳 浙江醫院康復醫學科副主任醫師,中山大學康復醫學與理療學碩士。國際LSVT帕金森病肢體運動訓練資格認證治療師。中國康復醫學會疼痛專業委員會青年委員,中國康復醫學會康復治療專業委員會超聲學組委員,浙江省醫學會物理醫學與康復分會青年委員。從事康復醫學專業十余年,長期從事神經系統疾病及脊柱、脊髓、骨關節疾病的康復研究。近年來主持省級課題1項、廳級課題2項,參編多部康復醫學專業書籍,發表SCI及核心期刊論文6篇。
帕金森病,一個看似簡單,實則相當復雜的疾病:說話含糊,走路踉蹌慌張甚至輪椅代步,手抖不能持物,寫字越來越小……這些運動癥狀導致患者生活上的困擾。同時,一些非運動癥狀包括便秘、多汗、尿頻、失眠、抑郁等,也在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
“帕金森病是一種不可逆的神經系統變性疾病,很多患者和家屬都知道,除了吃藥,還要堅持做康復訓練,這是整個治療過程不能缺失的一環。”浙江醫院康復醫學科李琳副主任醫師認為,在藥物治療的基礎上,盡早介入并堅持進行系統性的康復訓練,才能盡可能延緩退變。
從僵在床上的“石頭人”到自己下地走路
莊先生(化名)今年60歲出頭,查出帕金森病沒兩年,服用的藥物有很多種,可病情仿佛按了“快進”鍵,很快就從姿勢、步態異常,行動遲緩、肢體震顫,進展到了肢體僵硬、無法自主活動,只能臥床的地步。
“每天大部分時候都像‘石頭人’,晚上他睡不好,我也不敢睡,”由于子女都在海外工作,日常照顧的事情都落到了莊夫人頭上。但莊夫人身材嬌小,力量不足以幫丈夫翻身,更別說把他從床上挪到床下。熬了個把星期后,兩人都十分疲憊,于是莊夫人想辦法找人一起把丈夫送到了浙江醫院。
神經內科醫生接診后,發現莊先生的藥物方案已然非常全面了,想要改善他的運動癥狀,需要其他學科的支持,隨即邀請了醫院康復醫學科等多學科進行會診。
“經過各項檢查和病史溝通,我們認為,患者是因多種因素導致運動癥狀急性加重,其中,心理因素的表現較為明顯。”李琳發現,莊先生并非完全僵硬無法行動,只要有人攙扶幫助,他能簡單活動。因此,在神經內科醫生對莊先生的藥物方案進行微調后,她將莊先生收治入院,為他安排了一系列的評估測試,根據測試結果設計制定了針對性的康復訓練。
莊先生對康復訓練非常適應,僅僅20多天后,他已經可以自己下地行走,不需要別人攙扶,后續又經過一段時間康復訓練,他的病情顯著改善,別人根本看不出他是帕金森病病人。
出院時,李琳提醒他,回家堅持運動康復訓練,可以較為長期地保持活動功能,不然這一階段的治療就會逐漸失去成效,活動功能也會變差。
目前,莊先生依然保持著定期回到浙江醫院康復醫學科接受維持性的訓練,以保證生活自理。
康復訓練貫穿治療全程
還包括家屬照料技巧學習
李琳說,相比藥物、針灸、推拿等“被動治療”方式,康復訓練則是一種主動治療。康復醫生通過評估患者的病情,找出對患者影響最大的問題,再經體適能測試,了解患者的活動能力后,做針對性的康復訓練。
“舉個例子,針對走路小碎步的患者,可讓他在磚石路面上挑格子走路(盡量拉大步伐,可選擇與所踩磚石有間隔的磚石,不要一味選擇毗鄰磚石),訓練步伐、步距。”她介紹,這里的康復訓練不僅僅針對患者的活動能力和居家生活技能的訓練,還有家屬的照顧技巧學習、患者居家康復指導,包括開具居家運動處方、對患者居住環境的改造等。
比如,指導患者能量節約技巧(包括怎樣從床上起身最省力、借助小工具讓自己在床上獨立翻身等);幫助患者鍛煉維持吞咽功能,在出現患者吞咽障礙后,指導家屬進行飲食管理如測試食物黏稠度,以及當患者無法經口安全飲食時,家屬要學會正確使用間歇性胃管等。
建議選擇適合自己的運動訓練并長期堅持
隨著帕金森病情不斷發展,維持患者基本功能并預防并發癥是主要治療目標。因此,患者每天需要進行一定量的活動,進行呼吸訓練以改善心肺,還需要足夠的營養支持。
“但對患者來說,難的是堅持,因為運動治療是持續性的,只有堅持正確的康復訓練,才能維持治療效果。”李琳坦言,帕金森病患者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且力所能及的運動,比如太極拳、八段錦、跳廣場舞等,并長期堅持運動。
此外,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注意防跌倒,不管是否患有帕金森,跌倒總會帶來更多的損傷甚至生命危險。當然,如果查出了帕金森,建議盡早開展康復訓練,越早介入,治療效果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