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便發福?頂級學術期刊揭示全生命周期的代謝規律
人們常說,人到中年便發福,圓肚子、粗胳膊、大象腿……反正總要占一個。而每當被人問起身材,大家都會不約而同地表示,發福是因為年紀大了
人們常說,人到中年便發福,圓肚子、粗胳膊、大象腿……反正總要占一個。而每當被人問起身材,大家都會不約而同地表示,“發福”是因為年紀大了,基礎代謝變慢導致的,這都是必然的事,與主觀想法無關。
然而,最近頂級學術期刊《科學(Science)》刊登的一篇論文卻將這一借口砸得粉碎。
據悉,該文章揭示了全生命周期的代謝規律,準確測量了人類從出生到老年的代謝率高峰和低谷。其中一項重要結論指出,人的代謝率從20歲到60歲都很穩定,而中年發福其實和“代謝變慢”這個大眾認知無關。
中年發福并非源于“代謝變慢”
文章指出,人體代謝率最高的階段處于嬰兒時期,尤其是出生9個月到15個月時,代謝率會激增。而經過嬰兒初期后,代謝率會以每年約3%的速度減緩直到20多歲,隨后便穩定下來進入正常狀態。
換句話說,在20歲-60歲的年齡段中,不論男女,代謝率都基本保持穩定。而真正出現代謝率分水嶺的是60歲之后,這時的代謝率大約每年降低0.7%左右。
“其實,我們常說的中年發福并不單指肥胖,如果從體重指數(BMI)角度來說,很多老人的體重指數其實并不高,但他也會出現內臟脂肪超標,也就是中心性肥胖的現象。”杭州市西溪醫院脂肪肝肥胖診療中心副主任醫師王媛媛告訴記者,從“小鮮肉”變為“油膩大叔”的過程中,需要區別肥胖與發福兩個概念。
肥胖癥是一種慢性代謝性疾病,主要特征為體內脂肪過度蓄積和體重超重,目前來說,判斷肥胖主要依據體重指數(BMI),計算公式為:體重指數(BMI)=體重(公斤)除以身高(米)的平方。如果數值大于等于24,就算是超重了;數值大于等于28,則為肥胖。
但發福的人并不一定都會體重指數超標,他們往往會呈現為明顯腰圍或腰臀圍過于大的蘋果型身材或所謂的“啤酒肚”。一般來說,成年男性腰圍大于等于85厘米,女性大于等于80厘米就已經是內臟型肥胖或中心性肥胖人群了。
“人到中年后,社交應酬多,所謂的‘有些酒不得不喝,有些肉也不得不吃’;精神壓力大,工作、家庭各種壓力及不良情緒可能會迫使中年人攝入更多高熱量食物,因此能量攝入超過能量消耗,導致體內脂肪過度蓄積和體重超常。再加上缺乏運動,局部脂肪就容易堆積,造成大腹便便、臂粗腿圓的發福狀態。”王媛媛補充,相較于代謝率,中老年人可能更需要關注骨骼肌含量下降的問題。一方面,骨骼肌的減少容易導致運動能力減弱,精力下降;另一方面,骨骼肌是消耗血糖的主要器官之一,骨骼肌的減少會增高胰島素抵抗的風險,從而增加身體儲存脂肪(尤其是內臟)的傾向。
改善生活方式 對發福肉說拜拜
世界衛生組織根據現代人生命節律,將45-59歲定義為中年,并稱之為“生命高危期”。
處于這個階段的人們活動量逐漸減少,但進食量卻不會明顯降低,因此每日攝入的熱量常常會大于一日消耗量。多余的熱量就會轉化為脂肪貯存在皮下。
特別是對于那些生活節奏較快、壓力較大的人群來說,似乎總是無法避免這樣一個長胖的“尷尬期”。但從健康角度出發,還是應該及時予以干預,糾正不良生活習慣,適時控制體重。
王媛媛表示,想要有效控制體重、體脂,最核心的做法還是秉承良好的生活方式:規劃飲食(低鹽低脂少油食品),規律運動(全身與局部強化運動,注意有氧與無氧運動結合)。
●規劃飲食
盡量在家吃飯,控制食物總攝取量。平衡營養膳食中以全谷物、蔬菜、大豆、水果及其制品、奶類及其制品、魚肉、堅果等為主,多飲水,避免過多攝入畜肉、煙熏肉、含糖飲料、酒精及深加工的精制食品等,盡管少吃高鹽高糖高油脂的外賣食品。
此外,要學會閱讀食品標簽,購買食材時可計算一餐會攝入的總熱量,在平衡營養的同時控制好熱量。
●規律運動
內臟脂肪超標者每天應進行30-60分鐘的運動,每周不少于5天;如跑步、游泳、騎車等,而球類運動在消耗能量的同時,還能促使腎上腺素分泌,加速脂肪分解。
建議經常運動以保持活力,提高身體素質。揮拍運動、快走、做操等都是不錯選擇。
●治療非單純性肥胖
除了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還需注意自身是否患有會導致繼續性肥胖的病癥,如內分泌失調、皮質醇增多癥、甲狀腺功能減退癥,多囊卵巢綜合征等,如果出現類似癥狀,應先就醫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