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體除濕試三湯
除濕不僅僅是夏季的事。冬季,經常喝酒、嗜食肥甘厚膩、久坐少動、熬夜等不良生活習慣也可導致體內濕邪為患。廣東人生活在潮濕多雨的嶺南地
除濕不僅僅是夏季的事。冬季,經常喝酒、嗜食肥甘厚膩、久坐少動、熬夜等不良生活習慣也可導致體內濕邪為患。廣東人生活在潮濕多雨的嶺南地區,擅長用藥膳祛濕。本期,為讀者介紹三款粵式家常靚湯,可健脾行氣,利水滲濕。
木棉花土茯苓紅小豆湯
驗方:取瘦肉100克、紅小豆50~80克、土茯苓50克、木棉花3~4朵、姜3片、陳皮1片、紅棗5枚去核。將瘦肉切成小塊焯水,洗凈血沫,其他材料洗凈后一起放入砂鍋中,加適量水,大火煮開后,調成文火煮1小時左右。
體內濕氣重者,常表現為困倦思睡、四肢沉重;舌厚,苔黃膩,舌邊有齒印;頭發油膩,皮膚愛出油;大便黏滯不暢、臭穢稀溏,小便清長或黃短;關節痛,遇陰雨天加重;食欲不振、消化不良,或口渴但不想喝水等癥狀。
方中,瘦肉性平,清淡而鮮,以免滋膩,妨礙脾胃運化;紅小豆(又叫赤小豆)有健脾益氣、利水除濕、解毒排膿的功效,對脾虛濕盛、水腫脹滿、肢體重困等癥狀療效極佳;土茯苓利濕解毒、健脾胃、護肝臟,通利關節;木棉花清熱利濕、解毒,和紅小豆皆為常用的藥食兼用的利水祛濕藥;陳皮、生姜這二味中藥材醒脾健胃、理氣和中。諸藥合用,可起到清熱、利濕、解毒的效果。
花生眉豆煲鯽魚
驗方:花生30克、眉豆50克、鯽魚400克、姜3片、陳皮1片、鹽適量。鯽魚去鱗洗凈后,下少量油兩面煎至微黃。放入冷水,將上述材料放入,先大火煮開后,轉小火煲半小時,放鹽調味即可。
方中,花生味甘、性平,有健脾和胃、利腎去水、理氣通乳、治諸血癥的功效,是常用的藥食兼用食材;眉豆味甘、性平,歸胃經,有健脾、和中、益氣、化濕、消暑的功效,常用來治療脾虛兼濕、食少便溏、濕濁下注等癥狀;鯽魚利水消腫、和中補虛、溫胃進食,與祛濕藥物配合,可謂相得益彰;陳皮、生姜醒脾健胃、理氣和中。此方可以除濕、利水、消腫。需注意的是,此方不適宜感冒、發熱患者食用。
茵陳水蛇湯
驗方:去皮水蛇1斤、茵陳50克、陳皮5克、生姜3片、紅棗5枚、鹽適量。將去皮水蛇洗凈后焯一下,紅棗去核,上述材料一起放入煲中,文火煲1小時,加入鹽調味即可。
方中,水蛇味甘、咸,性寒,有除濕解毒、通利關節、滋陰清熱、涼血止痢的功效,《綱目》記載其“主治消渴,煩熱,毒痢”。茵陳味苦、辛,微寒,《本草經疏》中說:“茵陳,主風濕寒熱,邪氣熱結,黃疸,通身發黃,小便不利及頭熱,皆濕熱在陽明、太陰所生病也。苦寒能燥濕除熱,濕熱去,則諸癥自退矣”,是一味除濕散熱結的要藥。該方也可用于夏季除濕熱。諸藥合用,可健脾胃、祛風濕、利關節,尤其適用于關節痛患者。